报告方:世界银行
需求在复苏
在国内需求反弹的支撑下,经济增长率保持高水平。第三季度国内需求的复苏似乎同时体现在投资和消费增强两个方面。投资反弹部分地反映出2004年5月以来紧缩政策引起的经
济减速的影响正在退去。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尽管在2005年第三季度仍然很大,但已经从今年上半年过高的水平上有所下降。总体结果是GDP增长率出现了比预计更为温和的减速,从上半年的9.5%下降为同比9.4%。在第三季度,国内需求贡献了75%的经济增长,而上半年是40%。
固定资产投资(FAI)出现意外反弹。虽然信贷和利润增长率较为温和,明显低于去年的水平,但是第三季度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上半年的26.4%回升到28.5%(同比)。这一反弹是由制造业投资带动的,尤其是消费商品制造业、自然资源加工业和出口导向工业中的投资。一些指标表明,建筑业从6月份开始重新振作起来,包括在建的和已竣工销售的建筑面积,以及居民非消费支出。然而,房地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8月份却持续减速。工业生产保持强劲,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了16.2%,比第二季度增速稍低。
消费者支出增强,尽管还不足以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消费物价指数不断下降使得实际零售额出现回升,名义零售额的同比增长率自2004年5月以来稳定在12.5%-14%。住户调查中的“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可能更准确地反映了私人消费的趋势。曾经受到2004年紧缩措施的影响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在今年初开始复苏,并且在最近几个月一直保持大约10%-11%的同比增长率,稍慢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推高了整体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2005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同比几乎达16%。与这些情况相一致,银行对居民的贷款也有一定的复苏,同样受到2004年紧缩措施的冲击的汽车销售,从夏季初期开始出现明显的反弹。
最新的对外贸易情况与强劲的国内经济保持一致。以美元计算的出口增长率在前8个月中平均超过了同比30%,但在9月份降到了26%,相反进口增长率却在上升。在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政策性紧缩引发的国内经济弱势明显地影响了进口,尤其是钢材、化工产品和机械设备的进口。最近,进口增长从上半年的同比14%恢复到8-9月份的24%。钢材进口(传统上被认为是反映建筑业动态的一个良好指标)在9月份也出现了反弹。对外贸易的这些情况可能意味着2004年以来贸易盈余的高涨一部分是周期性的,但是既然出口和进口之间已有巨大差距,需要进口增长率高于出口增长率的情况持续一段较长时期才能减少外贸盈余。
消费价格指数在9月份已经下降到同比0.9%,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降低。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维持低位。生产者价格指数在原材料价格涨势减缓的带动下,在9月份下降到同比4.5%。
经济前景依然看好
随着出口拉动有一定的减缓,并且物价压力有限,宏观经济前景依然看好。我们预测GDP增长率在2005年是9.3%,在2006年是8.7%。通货膨胀保持低位。经常账户盈余预计在2005年创出记录,达到GDP的6%以上,之后在2006年将出现下降。
虽然油价上涨,但国际经济前景良好。尽管实际数据还没有转向,可以查到的(工业生产)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减速正在跌到谷底,共识预测(consensusforecasts)认为在2005年其余的时间里全球经济将会适当地加速,到2006年中期达到3%的趋势增长率。虽然如此,中国的出口应该会减速,主要是因为国内供给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外国直接投资趋于平缓,一定程度的汇率升值,为抑制能源密集型产品采取的税收措施,也包括国内需求的复苏等原因。国际初级商品价格的急剧攀升预计将会停止。在这种前提下,我们预计中国原材料购买价格指数的上扬会减慢,从今年第三季度的同比8.3%下降到2006年中期低于5%。有利的初级商品价格可能推动中国的资源密集型经济,从而逆转那种初级商品价格快速上升但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缓慢相结合对利润增长形成的压力。
国内方面,主要指标显示直到2006年投资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然很强劲,同时消费很可能继续滞后于投资。即使在M2增长率已经回升的情况下,总信贷增长率(实体经济关键的货币变量)自2004年底以来一直保持在同比13%-14%不变,对企业的信贷(对投资具有关键的影响)也整体上以类似的速度增长。工业利润增长率已经从2004年的38%下降了,但从6月份以来稳定在令人满意的同比20%的水平。总之,这些情况表明投资已放缓到一种更具可持续性但仍很强劲的步调。家庭收入最近的高增长率将会支持家庭消费。另外,几项税收举措应该有利于2006年家庭税后收入的提高(参见后续内容)。然而,由于取消农业税和农村税费以及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是一次性的,保持最近农村收入的高速增长可能比较困难。个人消费的增长速度可能不会超过GDP,同时几乎可以肯定政府消费也不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措施、养老金改革和医疗保险能够推动消费,但实施这些措施需要时间。
国际风险大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国内风险上升。主要的国际风险包括:美国经济可能出现减弱,持续高油价对全球经济活动造成影响,以及初级商品价格的意外上涨(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经济比现在预计的更为强劲而对国际市场形成冲击)。国内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行为上。既然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经济增长富有潜力而且金融条件有利,由于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引发明显的投资减速和更广泛的经济减速这样的风险似乎很小。更大的风险也许是在面临潜在供给过剩的工业行业中对投资未能进行充分的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增加扩大了这种风险。当企业行为主要由市场份额所驱动,而不是利润驱动时,会产生未来价格压力增大、企业资产负债表失衡和产生新一轮不良贷款等方面的风险。此外,有一种受欢迎的向上的风险在于家庭消费比预测更加强劲,而禽流感则造成向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