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购运动在中国激情跃进时,一轮前所未有的重估、反思外资并购潮也正激荡开来。“掠夺式”、“疯狂”、“失控”、“警惕”等词出现在许多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几乎所有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外资并购的风,到底往哪一个方向吹?
近来,外资并购话题在业界逐渐升温,“国退洋进”、“新洋务运动”等新词汇时常见诸报端。对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并购案市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外资并购是魔鬼,会严重阻碍本国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也有人认为,外资并购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新鲜的东西,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其实,并购本身只是一项正常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之间的博弈,它体现了资本的逐利意识。
外资并购并不可怕
面对外资进入我国的汹涌态势,有人担心会形成行业垄断。垄断企业对市场价格有着很强的左右能力,一旦外资企业对行业形成垄断,那么,将通过定价权赚取超额利润。“中国人为外国人打工”的说法也由此而来。但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绝大部分商品肯定不会出现长时间的价格垄断,市场会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
其实,垄断并不是并购带来的结果,垄断也并不是坚不可摧,只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就很难形成绝对的垄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又何尝不是在垄断经营。消费者至今还在为石化、邮政、电信等领域的价格垄断被动买单。
当然,少数高科技跨国公司也存在着绝对垄断情况,如美国的微软,这种垄断是建立在掌握核心技术基础之上的。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我们应欢迎它走进国门,这也是快速接近世界高端技术的捷径之一。一味地排斥,有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盈利是并购的唯一动力
我国加入WTO过渡期今年年底前就将结束,届时外资进入的步伐势必还要加快,这是大势所趋。外资企业之所以对我国市场充满兴趣,原因很简单——趋利。作为企业,其经营的第一要务就是盈利,跨国企业也不例外。
不可否认,外资在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特别是在战略眼光方面,十分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在已经发生的许多并购案中,许多跨国企业和机构已经获利颇丰。
其实,随着我国经济近二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并购机会不断增多。但由于固定思维模式惯性和估值理念偏差,这些机会往往被忽略。我们认为不具收购价值的东西,往往会成为外资的并购目标,而外资对这些资产进行并购时的报价,也时常令国人咋舌。今年全球第一大啤酒巨头比利时英博啤酒对福建雪津啤酒的并购爆出天价——超过净资产10倍,这在国内并购中是不可想象的。一方面,外资通过并购进入我国市场,必然会支付一定的进入溢价。而更重要的是中外企业对价值体系的理解有着天壤之别。相信比利时英博绝不是傻子,花如此大的价钱最终目的还是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