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力争成为人民币走向全面可兑换的试验田。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2006年2月22日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指出,香港正就人民币支付跨境贸易和在港推进人民币发债机制,与中央政府协商。
唐英年2006年2月22日公布了其任内的第三份年度《财政预算案》,其中表达了力推人民币业务的决心。在其看来,人民币业务在香港的发展速度可以更快些,但这必须配合内地金融改革的步伐,稳步推进。
香港希望争取更多人民币业务,以巩固金融中心地位IC资料
唐英年透露,目前香港正就用人民币支付跨境贸易和在港建立人民币债券发行机制,与中央政府协商。“两项建议若能落实,将大大促进两地的贸易往来,并推动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更具意义的是,这不仅将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为人民币走向全面可兑换提供一个试验场地。
香港是内地以外第一个可以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地区。截至2005年底,已有38家香港银行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及汇款服务。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额已达226亿元人民币,人民币扣账卡及信用卡在香港的签账及提款总额也达到94亿元。
2005年,香港在人民币资产及负债多元化上取得进展。香港居民即将能在香港银行开设人民币支票户口,而存款业务亦已扩展至非个人层面。此外,人民币清算行即将使用香港银行同业结算公司发展的全新人民币结算系统,以配合不断扩大的人民币业务,确保交易的安全和效率。
除人民币业务外,香港也希望吸引更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来巩固其在亚洲融资市场的龙头地位。自1993年首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截至2005年,共有335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集资,总集资额近1.1万亿港元。目前,内地企业约占香港上市企业总数的30%,市值占香港股市的近40%,2005年的成交额占香港交易所总成交额的46%。而香港有史以来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最高的10家企业,都来自内地。
唐英年指出,香港已彻底摆脱金融风暴后的经济低迷,2005年名义本地生产总值已超越1997年的高峰,创下13822亿元的新高。经过两年多的经济复苏,香港就业人数增至343万的新高,失业率由2003年中的8.6%回落至目前的5.2%,为四年来新低。
2005年,香港经济持续了快速扩张势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7.3%。由于经济的内部动力及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2006年有望达到4%~5%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