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汽车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所占领时,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也在悄然酝酿着“反占领”,加快着国际化的战略单纯从数量上来看,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进口量,无疑是一大突破;然而从量到质的飞跃仍然还有着较大的风险和差距。中国汽车的国际化道路,既要避免给人以“质次价低”的口实,又要面临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前途充满着荆棘但是,正如奇瑞董事长尹同耀所言:中国汽车出口机会很多。汽车业不可能简单复制家电业国际市场的成功路径,但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却能获得一样的辉煌。
陆风“碰撞门”事件背后
一个中欧贸易摩擦的新焦点?
“经历了‘碰撞门’事件后,陆风仍将继续秉承‘立国为本,但不放弃国外市场’的营销策略。”上周,江铃陆风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江铃陆风”)新闻发言人徐兵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江铃陆风正奋力甩掉“碰撞门”事件留下的阴影。江铃陆风内部人士表示,碰撞门事件对江铃陆风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按照集团总部的方针,江铃陆风不再继续原有的高调姿态。
事实上,在江铃陆风多数相关人士避而不谈“碰撞门”事件影响的背后,一场更大的中欧汽车贸易摩擦纷争正悄然成型。
谁在幕后主导?
对于“碰撞门”事件的原委,陆续有欧洲民间和官方的表态出来。12月7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论坛”上,主持人布克哈特·魏克纳表示,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下称“ADAC”)9月份的选择,在时间上显然是“别有用意的”,这表明欧洲汽车厂商正在认真看待来自中国汽车的挑战。
魏克纳所指的“9月份的选择”,正是指江铃陆风的“碰撞门”事件。9月14日,德国一家电视台播出了ADAC对江铃陆风汽车进行NCAP(NewCarAssenssmentProgramme,新车评价规范)碰撞试验的报告。
一句“过去20年的撞击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的测验评价,让这家代表着中国第一次出口整车到欧洲的汽车企业感到震惊。
此时,恰逢江铃陆风以中国自主品牌身份亮相法兰克福车展,为何这个声称“这样的汽车不应该得到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的测评报告会选择在这是特殊时候出现?
长安集团总裁尹家绪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个报告的公布时间正好是江铃陆风在欧洲宣布明年要销售2万辆之后,而且正好选择江铃陆风参展法兰克福车展的时机公布?
“是欧洲的竞争对手感到压力了吗?”尹家绪不禁叩问道。
在新华信汽车分析师金永生看来,这一试探之举,正像当年日韩系进军欧美市场一样,很有可能是这些精明的跨国巨头小心翼翼地打探着中国汽车企业的承受能力。不过遗憾的是,在这个特殊时刻出现的特殊事件,到底是否真正存在有幕后者在一旁暗中指使?至今不得而知。
江铃陆风低调转身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对于外界关于江铃陆风出口的论调,江铃陆风多数人士也对出口一事婉转低调了许多。
徐兵彰表示:“目前江铃陆风对于海外市场的态度,就是江铃陆风正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并且相应地调整我们的策略。”
根据一位江铃陆风相关人士的表述,“碰撞门”事件,确实给江铃陆风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江铃陆风的海外策略也正在进行相应调整,由于在海外经销商招商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明年的一些进军法国、德国等欧洲市场的计划也可能要相应地做出改变。
按照江铃陆风的欧洲代理商LWMC荷兰籍首席执行官彼得·比韦尔兹此前披露的计划,在2006年底前,江铃陆风在荷兰市场的销量达到1200~1500辆;在德国的年销量将达到2500辆;10年之内,江铃陆风系列汽车在欧洲年销量为1万辆。
就之前江铃陆风在欧洲的海外计划而言,10年之内仅仅1万辆的目标,江铃陆风仍旧显得相当谨慎。
“相比同级别的欧洲汽车,江铃陆风的性能不亚于它们,并且质量也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徐兵彰表示,在开拓国外市场上,跟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家一样,江铃陆风最最缺乏的就是品牌优势,这也是江铃陆风今后在海外市场上必须苦心经营的一大要务。
新一轮贸易争端
“相信不久后,汽车很有可能将和鞋类、纺织品等,再次成为中欧贸易摩擦的焦点。”江铃陆风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解释说,此时江铃陆风选择低调应对,也确有其苦衷。在中欧贸易摩擦越来越明显的时刻,江铃陆风实在不愿意做此出头鸟。
在11月4日举行的第二十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上,由于江铃陆风“碰撞门”事件造成的中国汽车出口的“恐慌”,中欧双方专门就汽车贸易的市场准入进行了相关讨论。
而在刚刚举行的“中欧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欧盟议会官员也透露了欧盟将进一步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计划。由欧盟各成员国政府代表、汽车产业相关人士等组成的CARS21工作组,在今年年底前将提交一份名为《21世纪欧洲汽车业竞争力提高方案》的报告,欧盟委员会将据此制定具体政策建议,并形成欧盟正式文件。
接二连三的消息证实,欧盟正在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准入欧洲市场的门槛。
更让国内这些期望出口唱大戏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始料未及的是,原本满怀期望的到国外销售以及建厂的美好愿景,也正悄悄被国外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一击击中。吉利等汽车企业海外建厂计划纷纷遭遇搁浅便是直接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