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9月1日讯 距离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只剩下一周时间了,中美两国悄悄在北京启动了第四轮纺织品贸易磋商,到目前为止该磋商闭门谢客。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中国已经开始了在其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最艰苦的谈判。纺织品谈了一轮又一轮,可能还会有下一轮,而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与美国经济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出现,纺织品摩擦才是真正的第一轮。
中国的优势产业将继续扩大,今天是纺织品,明天就是彩电冰箱,后天也许就是钢铁、汽车。就在我们认真思考这样一条难以避免的发展路径时,另外一个经济强国也在一旁反思比较。日本《读卖新闻》在28日的评论文章中指出,“最近的美中贸易摩擦,与此前的日美贸易摩擦如出一辙”。日美经济关系的路径,就是中美经济关系的一面镜子。
在日本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的几十年中,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日美贸易摩擦第一回合就是纺织品,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具备了纺织产业的优势,对美国大量出口,美国国内同样是群情激愤,美国政府同样也是以冲击美国制造业为理由对日本纺织品采取了限制措施。接下来的60年代,日美纺织品冲突变成了彩电冲突;70年代,彩电冲突变成了钢铁冲突;80年代,钢铁冲突变成了汽车产业的冲突。之后,由于日美贸易逆差的急剧扩大,“美国人采取了结构协议和全面经济协议等形式解决了争端”。美国人对日本经济遏制的极端手段,就是要求日元升值,结果当日本政府迫于压力真的将日元一次升值百分之几十后,日本经济突然放缓,接下来就是“荒废掉的十年”。
简单来看,中美贸易冲突还处在第一回合,但是日本人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提早进入第二阶段不无可能。而且,日本人还认为,“在美中贸易摩擦即将迎来的第三回合中,中国很有可能将要面临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营方式的‘美国标准’的挑战”。经济发展的路径难以发生跳跃,日本人的分析和我们的担心完全一致,而且,我们已经看到,在“压迫人民币升值”方面,美国人已经提前拿起了大棒。
自由贸易有自由贸易的逻辑,经济强权也有经济强权的逻辑。自由贸易的内在经济动力将会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的比较优势转移和进一步产业升级,而美国人的经济逻辑却可能延缓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与世界自由贸易图景实现的速度和范围。
日美经济关系是一面镜子,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日美经济关系的演进更是一个警戒。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把自己的发展牢牢和世界经贸结合在一起之后,所有的贸易冲突中国都将一一面对。与日美经济关系比较,中国经济即将遇到的困难将会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有所不同,从而结果也会不同。
以自由贸易为经济发展旗帜,就要利用自由贸易存在的内在动力为武器。这个武器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市场的内在要求。
几个月前中欧签署了纺织品协议,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脚步在2008年之前被大大减缓了。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当时被认为是一个胜利者。而几个月以后,曼德尔森被我们认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了解决中国输欧纺织品在欧洲各港口的积压问题,为了欧盟各国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益,曼德尔森忙不迭地派来谈判代表团,可在谈判几天没有任何结果时曼德尔森吃不住了,29日他正式向欧盟各成员国提出放行的建议方案,使积压纺织品尽快完成清关手续,进入欧盟市场,他说,“没有理由卡住它们”。
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当初欧盟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出于挽救生产者利益,现在欧盟放行中国纺织品出于保护进口商利益。我们可以深深认识到,商业谈判中市场的天平最终偏向符合自由贸易原则的一边。知道这一点,中国谈判者就会摆正心态,理直气壮谈条件,放心大胆要优惠。因为,只要贸易还要继续,我们就有谈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