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部长理事会结束后,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中争论最大的农业谈判便开始有所动静。农业谈判将在七月达成框架协议。笔者曾经参与过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但对目前的状况,尚有几点无法理解之处。 出口补贴 去年9月的坎昆部长级会议,就欧盟的出口补贴问题,发展中国家提出应该取消,欧盟却只同意削减。由于双方的立场对立,坎昆会议以决裂收场。但是,欧盟在5月份改变态度,提出可以废除出口补贴。由此,谈判焦点从出口补贴等补贴问题转向怎样降低关税等市场准入制度问题上。全世界的所有出口补贴几乎都由欧盟提供,如今欧盟提出要取消出口补贴,所以,有关出口补贴的争论已经结束。 如果这次日本要以提出废除出口补贴作为“进攻材料”,那么,在欧盟休战后,日本到底想要“进攻”谁呢?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会不会认为日本只是战争结束后投奔战胜国一方的“叛徒”呢? 上限关税税率 尽管主战场已经转向市场准入方面,但是,日本对引进不允许超过一定关税比例的上限关税仍然持反对意见。这是第二大怪状。去年8月13日美国和欧盟之间就引进上限关税达成一致,该内容已经写进世界贸易组织坎昆部长级会议的议长报告中。预计上限关税的具体数字将在今后商定,不过,上限关税税率不可能超过欧盟目前200%的最高关税税率。从美国的现行关税税率以及欧盟的改革状况看,可能会在100%至150%之间。要将高达490%的大米税率等下调至这么低的水平,日本的农业将面临崩溃。因此,去年8月底,农林水产大臣发表讲话,提出“也要考虑参考各国的直接支付制”,重新探讨粮食、农业以及农村基本规划的问题。 即使日本和欧盟在农业多功能性的观点上达成一致,但是,二者在谈判中希望获得的政策却不相同。日本希望获得关税方面的政策,欧盟则希望获得直接支付方面的政策。由此,二者在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的合作以失败告终。欧盟的农业政策接近美国,即:由市场决定价格,农户所得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给予保证,以此降低国内价格,减低对关税的依存。美国和(本应和日本结成同盟的)欧盟撇下日本,就引进上限关税达成了一致,不承认像日本的大米那样的高关税税率,这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但是,现在大臣发表了讲话,说要引进直接支付制,可是,日本为什么要继续反对上限关税制呢?日本应该重点主张的,难道不是在就“为加强日本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采取哪种形式的直接支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尽量使其能够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得以顺利实施吗? 关税配额(市场准入) 在“应对方针”中,日本提出反对市场准入的一律扩大。日本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高于欧盟、美国,可是日本为何不能以此作为谈判中的有利条件呢?这是怪状之三。乌拉圭回合谈判协定规定:当基准期(1986年至1988年)的进口量不足国内消费量的5%时,市场准入水平设定为5%。超过5%的品种,将当时的实际进口量设定为市场准入量。日本在除大米以外的实行进口限制的品种方面,所提供的市场准入机会都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所以,都以1986至1988年当时的市场准入量作了承诺。市场准入量的数目之大,是日本的特点。比如小麦的市场准入量达到国内消费量的90%。因此,即使只扩大20%,对日本来说,也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小麦,几乎所有的国内消费都不得不进口,国内生产将无法进行。根据新基本法,小麦自给率将由40%提高到45%。而作为有可能为提高自给率作出贡献的农作物,只有小麦、大豆、饲料作物等几种有限的作物值得期待。而且,为使自给率提高1%,小麦生产就必须由1999年的58万吨提高到100万吨,扩大1.7倍。小麦生产如果为零,自给率反而会下降1%,要实现基本法提出的自给率目标是不可能的。 出口税、出口数量限制 第四大怪状是,对出口税、出口数量限制的规定的观点,从这次的“应对方针”中忽然销声匿迹了。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使欧盟的出口补贴得以正当化的观点是:采用出口补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廉价的食物。可是,在1995年到1997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之际,欧盟却停止支付出口补贴。相反,为了将低于国际价格的廉价粮食提供给国内消费者和加工企业,欧盟采取了禁止出口国内农产品、并向出口商征收出口税(昂贵的国际价格和低廉的国内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措施。在国际价格上涨,发展中国家难以弄到粮食的困难局面下,欧盟却通过征收出口税的措施,拒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粮食。虽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对出口税没有作任何规定,但是从危及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比出口补贴更为严重的问题。 另外,乌拉圭回合协定虽然要求将进口数量限制实行关税化,但是出口数量限制却依然存在,很难说考虑到了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权利义务的均衡。因此,2000年日本提出建议:应该和乌拉圭回合的关税化一样,在将所有的出口数量限制替换成出口税的基础上实行减让措施。 在粮食、大豆方面,发达国家以及中国、泰国、阿根廷、巴西等几个国家的出口总量几乎占了出口市场的100%,而工业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量却极少。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是无力购买足够粮食的贫困的粮食进口国。对出口税、出口数量限制实行严格规定,作为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或许能够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样的提案,对显示日本积极参与谈判的姿态是有效的。2000年的日本提案中,强调了这一观点。可是,这一有望在全球通用的主张,为什么在这次的“应对方针”中却没了踪影? 多功能性 怪状之五是,迄今为止日本付出了相当大努力所主张的、在国际上有望达成一致的、有关农业的多功能性的主张,竟变得无影无踪了。 关于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国际上已得到认可,1998年3月通过的OECD农业部长会议公报中也提出:“农业活动要超越提供食物和纤维这一基本功能,形成一种景观,为国土保护以及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化保护等提供有利的环境”。 日本的自然条件是山势陡峭,雨水较多,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农林地通过农业和林业活动,可以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等作用。如果在水田种植水稻和麦子,实行一年两收,其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接近于热带雨林中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另外,美丽的田园风景等有利于国民的保健休养。这种“多功能性”是无法在市场进行交易的外部经济。 2000年的日本提案全面提出了多功能性问题,其中指出,由于多功能性和农业生产、尤其是生产要素处于密不可分的紧密相连的关系(比如,水田的保水功能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洪涝灾害),所以,针对要求和生产分离的(没有必要削减的)“绿箱”措施中有关直接支付的必要条件,应该重新进行探讨。外部经济和生产有关联时,应该对生产给予补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一主张也是具有充分根据的。 世界各国的NGO组织提出应该排除经济全球化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多功能性的观点提出对“绿箱”措施的必要条件进行修改的提案,NGO组织愿不愿意接受呢?2000年的日本提案,是征求了公众意见等国民意见统一过程后而形成的。而且,日本提案的核心是以多功能性为基础的(当时担任谈判的官员曾自豪地称该提案“是国民意见统一过程的成果”。执政党的某实力议员也说过“这是很出色的文章,反复读了好几遍”)。可是,虽然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样的国民意见统一过程,在2002年11月进行日本模式提案以后,被认为对国际社会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该主张,却被去掉了。 迄今为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讨论,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都得到了反映。和过去采取防御性应对方式的谈判不同,日本抱着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讨论成果反映到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过程的战略性的积极想法,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积极发起有关农业多功能性的讨论,并于2003年如愿地拿出了报告。一般认为,谈判中充分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农业多功能性的报告就行了,可是,不知何时有关多功能性的提案本身却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