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市场5名商户因销售假冒名牌商品,被清出市场后,竟带领近百商户聚集进行抗议“讨说法”,闹剧上演了1个多小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很多人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知识产权意识。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郑成思教授讲了自己的经历:两年前他打了一场版权官司,案子虽在法律上赢了,但让他想不通的是:本来是一家网络公司未经许可将他享有著作权的图书上网传播,可许多网民却认为郑成思的维权行为“自私”。问他再碰上这样的官司还会不会打?郑成思肯定地回答:“不打了!我怕打了半天,还是白打。”
一个知识产权专家却害怕打知识产权官司,让我们感到惊讶。郑成思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脆弱。
应该承认,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多个部门,跨省侵权行为在一些地区还受到地方保护,行政资源的分散,再加上执法力度不够,导致知识产权维权的成本高、难度大。例如,不久前去世的王选教授创办了北大方正,并发明了激光照排技术,但北大方正的技术和软件却屡遭侵权,以致在中关村就养活了十来家公司,而直到王选去世也没打赢官司。
而比维权成本高、难度大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目前还缺乏尊重创新者合法权益的意识,结果就像郑成思代表所说,“让创新者成了弱势群体”。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北京一市场5名商户因销售假冒名牌商品,被清出市场后,竟带领近百商户聚集进行抗议“讨说法”,闹剧上演了1个多小时。
因此,现在许多企业不愿意搞创新,因为创新成功了别人不征得你的同意就拿去用,侵权者往往受不到严厉的制裁,在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了“逆向淘汰”。例如,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玩具生产大国,但我国玩具产业产品技术档次不高,技术水平接近,极容易互相模仿,不少玩具厂商之间相互仿造。当自己的产品被他人模仿时,反过来又侵犯他人的产品。这种行为造成我国玩具业缺乏名牌,品种单调,价格恶性竞争,虽号称世界玩具生产大国,却远非世界玩具生产强国。
中国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鼓励创新。而鼓励创新,必须保护知识产权,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就必须加大执法力度,让侵权者付出巨大代价。否则,就有可能像郑成思代表所说的,“中国以后就难再有‘四大发明’那样的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