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办公用品业(传统文具)的现状,源于上世纪最后十年欧美市场的两大巨变:强势渠道的出现;制造业的大规模兼并。
强势零售渠道对价格的控制以及对自身发展所要求的利润率的保持,使得他们开始了渠道自有品牌的开发,最近这一变化已经进展到渠道企业自身发展制造业的过程。
国际性的办公用品制造商为了强化自身与强势渠道的平等对话权利,也开始运用其自身优秀的产品研发、管理、品控能力、品牌号召力,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合作。
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办公用品制造业获得了产品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今天最具发展潜力的全球市场的中心地带在中国。因此可以说没有占据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将因为欧美市场的饱和而萎缩。而要进入中国市场,国际品牌就不得不考虑成本和国民的消费能力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必要前提是这些品牌产品制造的本土化,这就缔造了许许多多的合资或独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中国不仅仅是全球的最主要的制造中心,还是国际品牌争夺的主要市场。
介绍中国文具制造业的强大不仅因为以上因素,还由于我们在劳动力、资源、国民素质、规模化程度上的一些优势。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例如在某个生产环节,我们的密集劳动要比机械化效率还要高,成本还要低。这种特征对于一个目前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来说,对那些因人力成本过高、期望于机械化来降低成本的国际公司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
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文化用品行业已经诞生了一些在国际上都可以数数的巨头企业,例如制笔,乐美文具有超过7亿人民币产值,近年的增长率超过40%%,其品牌价值已超过10亿元。
一般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亏损的多。只有那种产品必须依赖高科技、高品牌附加值或者高资本投入的企业才有可能致胜。例如资本密集型的纸业,像在中国投资100多亿人民币的芬欧汇川,例如拥有独特技术的3M,例如高级礼品类的"万宝龙"。而对于大多数功能性为主的文具产品来说,中国制造的文具在国内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随着国企改制的失败,丰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英雄也成了没人要的烂摊子,中华铅笔凭着国家保护和品牌价值仍然在市场上有号召力,但是转制后的第一铅笔显然将重点放在黄金首饰上,惟有马利在专业领域还牢牢控制着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华南运用其三来一补的优势,首先进入了OEM轨道,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品牌建设,华南的制造业飞速发展。
而到了90年代后期,浙江的温州和宁波兴起。整个行业中内外贸销售量较大的企业多集中在这里,后起的品牌也集中在这里。
中国文具制造业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不仅仅在于一些核心技术的问题,首先还在于制造水平的差距。不少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地是中国制造,但是仍然是国际品牌的价值,依然畅通全球,例如日本的咖路。这些产品未必是高科技含量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制造商在工艺能力,流程管理能力等完全属于制造水平方面的问题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随后是我们的品牌推广能力很弱,其原因在于因为我们长期以功能性产品的OEM为核心,这造成企业的社会化程度很低,故而企业的市场化水平很低,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更差,推品牌而不知品牌为何物的企业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