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种植面积已达210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近40%。
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等六大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第一,瓜菜花卉制种、啤酒花、食用百合等十多个产业和产品居全国前五位。
甘肃省地域广阔,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我省因地制宜,从培育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三个方面入手,加快结构调整,已初步形成了草食畜、马铃薯两大主导产业,制种、蔬菜、水果、中药材、啤酒原料、棉花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黄花菜、油橄榄、小杂粮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品。至目前,全省紫花苜蓿留床面积和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达750万亩和823万亩,居全国第一;中药材、啤酒大麦达210万亩和134万亩,年产量分别达34万吨和38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发展到123万亩,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53%;全国50强制种企业已有一半以上在甘肃省落户;脱水蔬菜、番茄酱、果酒果汁、优质小杂粮、油橄榄等农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达6788万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五大药材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
与此同时,甘肃省还不断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逐步形成区域化和规模化发展格局。目前,河西灌溉农业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制种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陇中、陇东旱作农业区,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中药材、羊羔肉及肉牛生产基地;陇南山区成为油橄榄、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甘南及河西牧区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肉牛、肉羊和细毛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