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2005中国企业500强暨高层论坛落幕了,3个500强企业的座位已经名花有主。盛宴过去,思考依然。
从评选结果看,我国实施大企业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主要表现为大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一是中国企业500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不断扩大。三是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在缩小。
今年以来,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海油公司参与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并购,还有最近出现的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网络业务事件,引起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的高度敏感。这些事件表明,中国能否真正和平崛起,越来越和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在此背景下,2005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界自身的实力排名榜,也可看作是中国能否真正世界崛起的重要参照物。从今年评选的情况看,有几个数字特别值得重视。
首先是中国企业500强的“门槛”越来越高。2002年首次推出时是20亿元,2004年为31亿元,今年评选时一下子跃升至46亿元。这个数字说明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大型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与此相应的一个数字是,今年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占GDP的比例高达86.04%,而2002年这一比重为63.64%,2003年为67.99%,2004年为77.04%。这些数字显示了中国500强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此外,在今年推出的500强名单中,有112家是新入围企业,这体现了我国企业重组改革的成果,也是我国企业充满活力的表现。另外,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1995年我国只有3家公司入选世界500强,而在今年的财富榜上,我国企业有15家,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跻身世界500强第31位,比2004年上榜的首位中国企业大幅提高15位。
在上面这些让人兴奋的数字出现的同时,今年中国500强的另外一些数字也令人不安:2005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分别只相当于2005世界500强同类指标的8.4%、7.0%、6.0%。世界研发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500强创造和拥有,而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品80%依赖进口等。
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是“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竞争,也是在本国市场上与国际企业进行竞争。的确,我们有很多大企业的品牌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但是真正进入世界知名品牌的企业现在还很少。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要做大做强,第一要靠核心技术。第二要靠规模经济,也就是说成本优势。第三要靠供应链管理能力。第四要靠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卫平认为,今天,全球生产的价值链在不断地被拉长,原本由一个工厂完成的事情,现在甚至都不由一个国家全管。而是把这些生产的价值链独立出来散布到全世界,可以在全球组合资源,形成整个价值链的体系。中国发展这么快,它并不是把所有的价值链都拿到手里,而恰恰是全球价值链的拉长,我们找到了几个突破点,进去把它拿下来,就有今天的局面了。
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刘吉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到去年已经超过1千万家,其中99%都是中小企业。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当中,民营私企入围只有79家,占中国500强的15.8%。这些企业的收入占500强当中的6.9%,他们的利润占500强当中的7.6%,总资产只占500强当中的2.9%。而2004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却达到了60%,吸纳的就业人口已经超过1个亿,全社会呈现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超过40%。民营企业已经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发展环境却有待进一步改善。(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