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7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将被进一步扫除,涵盖11个国家的巨大市场呈现出诱人的商机。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许宁宁认为,近年来我国各行业协会得以快速发展,在对外贸易和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欧美一些国家行业协会关系较为密切,然而与东盟国家行业协会往来较少。我国行业协会与东盟国家商会交流和合作的现状,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要求有相当差距。
中国企业将更加顺畅地走入东盟市场
许宁宁说,《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可在零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东盟国家市场,有助于我国企业扩大出口;同时东盟国家的产品也可以顺畅地进入中国。
据专家介绍,《货物贸易协议》包括23个条款及三个附件,依照本协议纳入关税削减或取消计划的税目,包括所有未被《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所列的早期收获计划涵盖的税目,这些税目分正常类和敏感类进行削减或取消关税。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李欣广教授举例说,目前,泰国橙汁的关税税率是60%,按照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安排,2005年7月1日将削减到20%,2007年1月1日削减到12%,2010年1月1日削减到零。我国从来没有向泰国出口过橙汁,现在由于对方大幅削减橙汁关税,我方橙汁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对泰出口将成为可能。而印尼汽车零件目前的关税税率是15%,按照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安排,2007年1月1日削减到8%,2009年1月1日削减到5%,2012年1月1日削减到零。2003年,我国向印尼出口的汽车零件仅有1200万美元,现在由于对方削减汽车零件关税,我方汽车零件的竞争力提高,利润空间扩大,对印尼出口预计会有明显的增长。
我国企业对降低“贸易门槛”反应迟钝
中国—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十九次会议。双方确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将如期于7月启动。双方将用20天的时间对彼此的关税减让表进行技术性核查,并调整相关的海关数据系统。从7月20日起,正式开始按照《货物贸易协议》规定的时间表,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然而,面对中国与东盟降低“贸易门槛”,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不少中国企业表现得相当“迟钝”。
一些专家指出,在企业意识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不了解《货物贸易协议》的内容,面对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没有应对方案;在培训方面,全国缺少在此方面开展系统培训工作的机构,企业有需求而找不到培训班;在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和研究课题分散,研究经费缺乏,一些重要的研讨会重组织召开而轻会议成果的运用。
李欣广认为,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门槛的逐步降低和拆除,将带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开发市场的新选择,《货物贸易协议》将会带来一场“企业经营革命”。
自贸区的建立将给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但是如何面对新挑战,将自贸区的建设转到本企业自身的新发展上,则是急需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企业家来说,要考虑新的跨国经营和市场开发策略。《货物贸易协议》在改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规模的同时,也在改变中国和东盟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乃至于企业经营文化。
许宁宁说,《货物贸易协议》所具有的本质是市场空间、合作空间和发展空间的扩大。中国和东盟国家企业在开放各自市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寻找新的产业分工,而且还需要通过调整合作、优化组合,做强品牌,提高本区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行业协会与东盟国家商会的交流和合作亟待加强
中国与东盟降低“贸易门槛”,意味着有助于实现国际市场多元化,拓宽出口渠道,分散市场风险;意味着我国企业可以降低进口东盟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成本;意味着市场的扩大和延伸,有助于吸引外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中国皮革协会负责人认为,最近,我国频频遭遇来自一些国家的“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立案调查。随着《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签订,中国与东盟之间关税的逐步削减、市场的不断全面开放,有利于我国企业逐步加大对东盟市场的开发力度,也有利于减少对欧盟、美国、日本市场的出口市场的过分依赖,减少其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有利于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从提议、达成共识、谈判到签订协议,主要是政府间的行为,而东盟国家的一些行业协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不是完全赞成。对此,各国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则显得非常必要。
最近,中国(北京)东盟之友商务顾问中心曾就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内容对13个全国性行业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对东盟对口行业情况的掌握程度方面:“很熟悉”没有,“一般”占77%,“不了解”占23%;在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目的、内容及有关协议了解程度方面:“熟悉”没有,“一般”占46%,“缺乏了解”占54%;在面对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是否有应对方案方面:“有”占0%,“没有”占67%,“正在制定”占33%。
行业协会应该在自贸区建设中担起“重要角色”
一些经济学专家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必然带来区域内11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引起相关方面的利益调整,作为行业利益代表的行业协会应该也有必要在促进合作交流,减少调整带来的损失,增加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作用。中国与东盟行业商会(协会)之间的合作,是增进企业间合作的迫切需要,是顺利执行货物贸易协议和达成投资、服务贸易两大协议的迫切需要。
2004年3月,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组织37家企业42人参展团参加新加坡“亚洲服装机械设备及零件展销会”,展出面积达1646平方米。通过展览积极宣传了国产品牌、加强了与国外相关组织的交流与沟通,展览取得了良好效果。协会也将把对东盟市场地着力培育,作为协会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秘书长杨晓京认为,东盟国家人口基数大,对纺织服装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为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随着该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也为带动我国缝制机械制造行业出口增加了提升空间。此外,由于东盟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对我国缝制机械一些企业的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产品均有需求。
据介绍,我国缝制机械工业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近年来不断增加:2004年,对东盟出口额94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近12%,占出口总额的11.5%;对东盟进口额约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0%,占进口总额的0.46%。
杨晓京说,由于世界缝制机械产业梯度转移,尽管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国,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过度使用劳动力资源,今后缝制机械产业很有可能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相对更低的东盟国家。面对此种趋势,我国一些企业已在东盟国家投资办厂或寻求合资合作。
一些东盟问题建议,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中,中国和东南亚各国行业协会之间应建立广泛、密切、长期的合作关系,应经常、及时地为其会员企业提供商务信息,为企业提供中介服务,为企业广开通商之路;同时,向政府部门反映经贸合作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为政府当好助手和参谋。
许宁宁说,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十分有必要及时在国内颁布一个具有指导性意见的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自贸区建设中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包括加强指导、服务等;自贸区建设中行业协会(商会)的工作建议,包括增进与东盟国家商会合作等;自贸区建设中企业经营的建议,包括有效开发东南亚市场、提高对东南亚的投资效益等。(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