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工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扩大吸收外资,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工贸易已成为广东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如何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当前广东省面临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为广东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指明了方向。
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地位和作用
目前,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已经超过7万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对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4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达1456.2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44.4%。2004年,广东省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为4283.32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0.44%。2004年加工贸易结售汇顺差515.8亿美元,来料加工工缴费结汇61.14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在加工贸易企业就业的人员达1500万人,按年人均收入8000元人民币测算,年收入超过1280亿元人民币。
20多年来,广东的加工贸易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三来一补”的范畴,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外商投资的产业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广东加工贸易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已分别达到74.3%和42.1%,有力地推动了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4年,广东省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总额达733亿美元,约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三成,企业通过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使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不仅在产业内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成品之间相互紧密配套,形成了相互配套的加工贸易企业群,而且在产业之间也开始形成比较完善的加工产业链和产业配套群体,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004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全省现有民营企业超过234.9万户,其中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有288户,有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2.73万户,其中许多企业是从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大大加速了珠江三角洲农村城镇化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如深圳布吉的电子信息产业,东莞的虎门服装、厚街家具、篁村制鞋,顺德的家电等,这些城镇已经基本完成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广东省的一批企业在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创建自己的品牌和研发机构,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惠州的TCL、深圳的华为、中兴、康佳,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科龙电器,珠海的格力等,这些企业大多是从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做起,实现了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到OBM(自有品牌营销)的转变,如今已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广东省被列入的企业有29家,在全国占15.3%,上述企业均榜上有名。
广东省依靠发展加工贸易,扩大了就业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加工贸易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高达1500万人,这一数字尚不包括加工贸易的间接服务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自开展加工贸易以来,加工贸易迅速地培养了大批的熟练产业工人和高素质管理人才,为广东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深入进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产业大军基础。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路
虽然广东加工贸易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为此,广东提出加工贸易发展新思路。即抓住机遇,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的发展环境,促进加工贸易从以降低成本为主向以提高收益为主的转变,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向本地与外商投资企业并举转变,以加工贸易的优化带动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加工贸易融于全省整体工业体系,占据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有利环节,推动广东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其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促进广东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适度重型化和高级化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促进广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关键作用。注重加工贸易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四统一,规模增长与经济效益、资源环境相适应,增量扩张与存量优化相协调。积极发展高科技加工贸易,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装配业。优化加工贸易管理体制、协调机制,提高政府在加工贸易领域的管理效能。贯彻实施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加工贸易方式协助和促进全省九大支柱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产业升级,服务支撑;中间提升,两头延伸;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市场主导,政府协调。以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推动加工贸易企业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技术的初级加工装配业逐步向节能型、环保型、高新技术化的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特别推动与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作为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大力提升广东省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广东省在加工贸易发展中占据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收益更高的发展位置上,进一步巩固广东在全国加工贸易发展中的排头兵地位。
借鉴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适度改变广东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轻型化特征,加大产业重型化比重,加工贸易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应选取占领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中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环节。对此,全省加工贸易产业优化升级可进入四个重要领域和八个具体行业,同时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四个产业链的延伸领域包括:一是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二是在产业链中游精选,从事加工制造链增值大的环节;三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四是向产业链配套拓展,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
八大重点发展行业包括半导体产业、软件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研发设计业、保税物流业。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措施
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不断提高吸收外资的技术含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承接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中心转移到广东省。重点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广东省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培训基地以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实行粤港澳联合推介“大珠三角”的投资营商环境、联合招商,聘请招商顾问公司等方式,开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附加值高和关联度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要特别推动与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将吸收外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作为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全省加工贸易布局。积极发挥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市场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简单装配业和传统加工工业实施产业迁移,优化全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在珠三角地区对新设或增资的投资项目,要逐步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加大对现有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业的引导和提升工作,促进加工贸易向低污染、低耗能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加工贸易由OEM向ODM、OBM转变。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对国外先进生产的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从事OEM(委托制造)配套能力,鼓励向ODM(委托设计制造)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发展,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加强本地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在广东设立研发、设计中心,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本地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博览会、展销会,尤其是国际著名的专业博览会,将广东的名、优、特、新产品推上世界产业竞争的舞台,增强产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延长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加工贸易配套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提高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鼓励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国内采购和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注重培养前后关联产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通过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延长国内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制造业技术,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和配套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加工贸易需求。充分利用我国开展的区港联动、保税物流中心试点机遇,发挥其加工贸易企业采用国产料件享受入区退税政策,解决广东加工贸易产业升级遇到的国产料件退税问题。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广东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民营经济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积极建立对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由“海外接单、大陆生产、香港出口”的传统营运方式向“大陆接单、大陆生产和大陆直接出口”模式的转变,使“候鸟经济”转变为“榕树经济”。
发展总部经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服务领域延伸,逐步形成带有生产指挥功能的地区总部。同时,全省要加快开放服务贸易业,形成完整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服务环境,加快生产性服务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出口报关、商品检疫、物流、金融、法律、会计、信息、人力资源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
加大力度积极推动广东物流产业的发展。改造现有物流设施,尽快建立以国际港口、国际机场、现代化客货口岸和场站为枢纽,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为骨架的陆海空交通运输系统,形成一个区域物流中心。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
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加工贸易集聚发展。加强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分工协作,建设专业产业园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业园、总部经济集中区、精细化工产业园以及传统加工工业园。
加强协调力度,不断提高加工贸易的监管水平。切实加强加工贸易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理顺各部门职责,提高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综合服务水平。在全省范围内加快加工贸易管理部门间的联网步伐,将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外经贸审批管理系统、海关联网监管系统实施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效能。
建立加工贸易支持服务体系,继续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在全省范围逐步建立起包括管理服务化、支持性政策和生产性服务链三大领域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服务体系。加快“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整体通关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继续做好有关加工贸易政策的跟踪调研,积极提出政策建议,为加工贸易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适应转型升级要求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建立加工贸易各类人才强化教育与培训的激励机制,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协作,培养大批适应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要加大国民继续教育的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把引才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智力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