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及我国加入WTO,陶瓷业正在不断提速着出口的步伐,出口量、出口额也呈现连年递增的上升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德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是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额也成功攀升至全球第三。
出口创汇一直是众多陶瓷企业的首选目标,不管基于何种目的,出口创汇被企业看得很重很重,以致挤破头、抓破脸也要到国际市场上“潇洒走一回”,“赚取”外汇。而出口创汇额的多寡也被某些政府部门作为奖励的依据和条件。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企业不断增加出口创汇的原因,也不难想象企业把出口创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的理由。在我国沿袭多年的传统贸易战略中,“出口创汇”是一条基本指导原则,扩大出口是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为扩大出口,增加出口创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如为出口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贴息、出口补贴、退税等,简化出口手续,海关、商检、外监部门提供便利通道等,从而将企业逐利本能扩大到国际市场,引发了众多陶瓷企业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把出口创汇看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来完成。
但是,当我们回顾陶瓷产品出口数量的逐年递增,反思出口创汇的连年增长时,我们能否在脑际闪过一种另类的思想火花。或者说,陶瓷企业是否真的需要出口创汇逐年递增的捷报传来,出口创汇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误区存在着?
科学发展,需要让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与粗放式的“出口创汇”模式下课。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不仅需要陶瓷企业改变粗放型的生产经营与发展模式,也要适时转变粗放式的“出口创汇”模式;不仅是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档次低的否定和限制,更是鼓励那种在确保产品质量与价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把产品创汇变为实实在在的创效——出口不光是为了换来外汇,主要是要确保利润的贸易发展模式。所以,陶瓷企业要摒弃粗放式的“出口创汇”贸易模式,摒弃那种为争夺国际市场而大打价格战的贸易行为,摒弃那种为图“出口创汇”的好名声而不惜赔本赚吆喝的贸易方式,摒弃那种为单纯意义上的出口创汇而耗用大量资源、能源,令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的贸易策略。出口创汇,既是名,更是利,一个是鱼,一个是熊掌,兼得才是上上策。
品牌输出,应该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而逐步取代贴牌。
目前,我国许多陶瓷企业的出口形势“一片大好”。据最新海关统计结果显示,今年1至3月份,我国陶瓷产品出口金额9.84亿美元,同比增长32.81%,其中建筑陶瓷出口2.20亿美元,同比增长49.94%;卫生陶瓷出口0.86亿美元,同比增长50.16%。但这其中,贴牌产品占据了绝对的比重。由于陶瓷属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不在本国生产,如美国的美标、科勒等世界著名的卫生洁具品牌到我国和其他国家生产,欧洲也在大量进口我国的陶瓷产品。我国许多陶瓷企业尤其是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不得不依靠低价的原材料、低廉的劳动力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替别人“做嫁衣裳”,获取得以糊口的微薄利润,还处于生产制造环节这一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利润十分有限。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陶瓷业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得不依靠贴牌这种贸易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创汇”的目的。由此不难推测,出口创汇额的增加,靠贴牌出口量的拉动,这样的结果必将是有悖于科学发展观,必将是背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陶瓷业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在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施展真“功夫”,走品牌输出扩大出口创汇之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加出口创汇的苍桑正道。
盲目追求出口创汇引发价格战的国际化,反倾销压力加大,壁垒设限增多。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陶瓷企业出口“淘金热”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追求出口量的增加,不惜挥舞价格屠刀,同室操戈,自相残杀,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仅使企业的利润降至极限,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更招致众多国家对我国陶瓷产品的反倾销诉讼,这样的案例已经发生多起且还在发生。从近年来陶瓷产品出口量的递增、出口创汇额的攀升,但出口价格的走低,价格战的国际化已经引起了陶瓷业的关注,尤其随着近来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利润空间的缩水,许多陶瓷企业都在试图改变这一现状。而且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实现产品出口,仅凭走量拉动的出口创汇增加,早已加重了国外的反倾销压力,一旦针对国内陶瓷业的反倾销“多米诺骨牌”倾倒,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不仅如此,在我们津津乐道出口创汇的丰硕成果时,不仅反倾销官司与调查增多,一些国家针对国内企业的壁垒设限也不断增加,如利用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绿色壁垒等手段对进口产品设限。所以,获取出口创汇额的增加,亦应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绝不能为追求出口创汇的增加而不择手段,不计谋略,不讲“游戏规则”。
目前,我国的陶瓷产品出口增速连年保持在50%左右,陶瓷产业的迅猛增长与产品出口的快速增加,已引起国际市场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美国《陶瓷工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还需要关注的是中国。中国生产能力占世界的一半,尽管中国还没在主要的进口国名单中出现,显然,中国厂商有在美国市场发展的意图。他们技术很先进,他们的产品价格很低。未来几年,中国建筑陶瓷毫无疑问会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可见,我国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但盲目追求出口创汇的增加而仅凭出口量的拉动,显然是行不通的,由此引发的负作用也是非常可怕的。有关专家指出,为扩大出口,我国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外贸出口连续20年保持比GDP增长高出一倍的增长速度,但这种贸易增长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特别是出口退税已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巨大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盈余也会使国家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本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面对趋之若鹜的出口浪潮,及对出口创汇的狂热追求,我们的陶瓷业应该很好地反思一下,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关于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着眼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