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中国汽车要不要创自主品牌的观点引起争论后,近日龙永图又说,他并非不鼓励国内汽车创新和开发自主品牌,只是想强调国内汽车业遍地开花大搞自主品牌时机远远不够成熟。笔者认为,龙永图这两次的讲话细节不同,观点也不同。
部分中国企业急功近利
目前,开发自主品牌还未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大部分企业仍愿意贴牌生产,甚至有的企业合资时没有贴牌,现在为了好销售反而贴上了。这种眼睛只盯在当前贴牌生产或合资利润、税收和就业的观念,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拔萝卜经营理念,是和中国的国际竞争战略背道而驰的。
我们知道,奔驰、丰田等世界名牌汽车厂家都是一开始生产就着手打造品牌,奔驰品牌历经100多年,丰田品牌经过20多年努力才大批进入美国市场。可口可乐是1886年诞生的,当年只有50美元营业额,却投入46美元做广告打造品牌。1901年,可口可乐营业额为12万美元,投入10万元做广告仍是为铸造品牌。有人统计,全世界100个名牌中,用了100年的占36%,用了80~100年的占28%,用了50~80年的占25%,用了50年的为11%;成长最快的是韩国三星,用了20多年。
铸造品牌是长期储蓄投资
铸造品牌要有目标和理念,有了目标就会千方百计去做,如果等"条件成熟"再做,条件永远成熟不了。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许多企业已具备条件。龙永图讲"不够成熟",主要是指专利、技术、资金条件不成熟。实际上,自主品牌主要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用情感和文化打造品牌记忆和客户资源。相对而言,技术、专利、资金从某种意义上讲容易解决,而情感与文化塑造最难。如可口可乐1%是专利,而99%是美国文化。我们可以制造出同样的可口可乐,但制造不出同样的可口可乐文化。
奔驰中国公司总裁韩力达说:"品牌是指它的内涵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客户需要这样一个品牌。而不是需要一部汽车这么简单。"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弗朗希斯·麦奎尔考察中国后说:"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最大的误区是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中国有能力生产优质产品,缺的恰恰是品牌的塑造。"
把铸造品牌当做成本,必然是有钱时才投入,没钱就不投入。世界上用这种理念铸造品牌的企业,没有一家成功。把铸造品牌当做长期储蓄投资,条件成熟不成熟都要创造条件投入,是中国企业要树立的新观念。
迷失在"世界工厂"的美梦中
近期,从国家科技研究课题组传出令人沮丧的消息:20年来,"世界工厂"的美梦已经让中国迷失,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我国在众多核心技术领域正面临着"创新能力缺失甚至消退"的糟糕局面。拥有知识产权及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筋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也应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99%的发明专利掌握在世界创新能力前20位的国家手中,中国在这个序列的排位不升反降!同时,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中国2004年GDP居世界第六位,但世界100个名牌没有一个是来自中国的。从结果看,我国早年提出的"以市场换技术"正走向反面,没有技术、专利、版权和品牌的中国只能是"加工车间"。在今年9月12日香港开幕的迪士尼乐园里,授权品牌T恤卖100港元,品牌拥有人获75港元,广东生产商获25港元,其中工人工资仅1~5港元。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要靠科技创新,要靠自主知识产权。如果一味依靠购买技术、专利和贴牌,只能是一种"寄生型"发展。日本知名经济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最近发表文章说:"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他还说:"中国经济受制于日本,主要因为两点:一是日本企业能向中国提供中国产业不可缺少的高质量产品;二是日本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的投资。"文章列举了日本的机床、汽车,还列举了中国出口美国80%的产品,都是在华美国企业制造的等等。在这里,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但他的观点至少说明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是决定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