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低增值率”的观念,看来要变一变了。据8月21日来自上海海关和市外经贸委的信息,今年上半年,申城加工贸易每进口1美元原辅材料或零部件,加工后出口额1.72美元,加工贸易毛增值率高达72.49%,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2.7个百分点。
申城加工贸易迈向“升级版”。浦东新区加工贸易毛增值率的情况又是一例:今年1~7月,浦东新区加工贸易合同海关进口备案额30.62亿美元,出口备案额56.12亿美元,加工贸易毛增值率83.3%,比同期申城平均水平还高出10.8个百分点。
2002年~2004年,本市加工贸易额虽从294.6亿美元增至683.9亿美元,不过加工贸易占全市外贸进出口额的比重变化并不大,2002年为40.6%,去年微升至42.75,今年1~6月为43.7%。而在这不到3年时间里,上海加工贸易的毛增值率却提升了近28个百分点。2002年,申城加工贸易毛增值率只有44.63%,2003年升至52.09%,去年达到67.01%,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到72.49%。
从境外进口原材料、按外商要求加工为成品,再销往国际市场,这种被称为加工贸易的对外贸易方式,因加工方仅获得有限的加工费、解决一部分人就业、获利不多而引发争议。近年来,申城政府主管部门、海关积极引导各类外贸企业提高加工贸易水平和能级;同时实施“大通关”工程,为加工贸易“升级”提供便利。上海海关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大力推行电子联网,现在企业网上申报到通过海关审批最快仅需5分钟,从而有效提高了加工贸易的效率。目前,仅浦东新区与海关电子联网的企业就有29家。
向加工贸易要效益,关键是止住“出血点”。兰生股份公司是申城鞋子出口冠军,去年出口1亿美元鞋子,其中超过一半为加工贸易。过去,胶鞋鞋面鞋帮用布大多进口,尽管做得很辛苦,但出口增值率很低。近年来,这家企业想方设法在国内采购鞋子用布,以替代进口布。据公司总经理陈辉峰介绍,现在除橡胶、松紧带等不得不进口外,其余原辅材料供应基本上实现了本地化(即在国内采购)。今年1~7月,兰生公司加工贸易出口鞋子3000多万美元,进口原辅材料只有4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700万美元,加工贸易毛增值率由此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