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蓬莱,大发展高潮迭起:投资7166万美元的巨涛重工、27亿元的国电发电等20多个投资过亿项目相继开工,投资3亿元的江南大学、5亿元的天伦度假等10余个投资过千万美元的项目陆续签订合同。
然而,面对这红火的场面,蓬莱市各级没有片刻的轻松和喜悦,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正汇成一种声音:先发优势不复存在,在区域经济大洗牌的形势下,只有在新起点上赶超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观念“突围”
———破除“三气”
蓬莱市这几年发展成果喜人,但对挑战和机遇有着清醒认识的蓬莱各级干部,却没有洋洋自得,他们正在进行着“突围”。
“突围”首先从思想观念开始,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本地迅速崛起的现实,蓬莱人情绪复杂起来。有的人开始牛气:短短几年,从烟台“跟跑”县市步入“领跑”县市,发展速度有目共睹;有的人开始怨气: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土地、金融、财政政策趋紧,“条条框框”限制多,难以施展拳脚;有的人开始丧气:蓬莱基础差、底子薄。况且人家先进城市先行一步,一步跟不上,步步撵不上。
思想滑坡比经济滑坡更可怕,今年以来,一场直指“牛气、怨气、丧气”的观念冲击波席卷蓬莱,春节刚过,蓬莱党政考察团一行30人外出“洗脑”,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路线不仅是长三角、珠三角,而且还有省内西部地区。走寿光、到诸城、过邹平、看章丘,蓬莱干部吃惊了:“过去的追兵,如今成了标兵,有的总量、增速等经济指标已超越我们。”
知“差距”而后勇。一场观念革新的春潮在全市上下涌动。“比、查、议”、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推进落实年”等活动直指发展主题,重击观念瓶颈。数轮碰撞,把全市上下的心烘热了,一股大发展的热潮正蓬勃涌起。
启动引擎
———壮大三大支撑体系
蓬莱给自己确定了“三步走”赶超战略,第一步缩小差距,到2005年确保进入全国50强,在全省30强中前移5位;第二步全面提速,到2007年争取进入全国40强、全省前10强;第三步全面赶超,到2010年争取进入全国30强、全省前5强。为实现目标,他们启动三大引擎,即培植主导产业、启动镇村企经济板块、优化发展平台。
培植主导产业。全面提升旅游、葡萄及葡萄酒、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临港工业重点发展石化、造船等产业;旅游业加快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进行观光景区、星级宾馆、休闲度假等旅游设施建设;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积极推进区域优化种植,建设25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发展重型车、客车、特种车及零部件为主,启动北方奔驰、山汽改整体搬迁等项目。
启动镇村企三大经济板块。镇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级通过城中村改造、强村强企兼并等形式,加快村庄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企业板块则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对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做大。
优化发展平台,打造环境优势。蓬莱市以功能开发为主,加快城市园区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高转变。城区投入40亿元启动风景名胜区、古城风貌区两个标志性区域。园区则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年内启动1个10万吨、4个5万吨深水泊位建设,提高园区产业承载力。
激发活力
———提高执行力
今年年初,蓬莱市在万人对外开放大会上,对招商引资、出口创汇、财税贡献大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
重奖发展功臣是蓬莱市为提高执行力、推进工作落实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他们将今年确定为“推进落实年”,着力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大工作体系。从强化责任传导入手,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套责任班子、一批参与单位、一抓到底“五个一”落实机制。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完善了科学刚性的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将主要经济指标、园区建设、公共目标、群众评议等四大类细化成30多个小项,对各级各部门进行百分考核,年终排名,与干部提拔使用、奖惩挂钩,激发了各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通过强化执行力,增加了各级干部压力,更催生了无穷动力。各级干部纷纷走上招商一线,想发展、议发展蔚然成风。各镇、部门一把手把日常工作交给其他领导处理,自己带队常年外出招商,市八大产业办公室集中精力抓产业研究、规划,全市50多个产业招商小分队遍布国内外相关产业密集招商……被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所感召,企业、群众、驻蓬外商纷纷行动,汇成了赶超发展大军。今年以来,蓬莱市新引进项目47个,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9.5%和52%,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5%。(戴发利引绍贤徐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