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之间迅速就解决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达成一致,超出了包括美国观察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经贸人士的想象。欧盟代表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造访北京,中国人也还其一定的让步,这种礼尚往来的东方式政治哲学又一次在危机中展现了它的魅力。
经贸问题当然不会简单地以经贸视野来分辨,尤其是在今天中欧战略中合作和彼此需要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的时候,经贸问题往往体现双方在利益层面上的判断。此次纺织品紧急谈判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中欧双方在战略判断上的相互尊重,以及利益上的不可分割,更体现了中欧关系中新的危机处理策略。
从历史上说,中国的纺织品对于欧洲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另一端就通向同为古老文明发源地的欧洲,古罗马时期的欧洲人甚至以穿东方丝绸为荣,直至今天,这种对于东方丝绸和纺织品的审美,依然是欧洲对华战略视野的重要部分。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根源不仅在于贸易政策,也在于彼此的国际战略。
相对而言,中欧之间没有直接的地缘战略问题,中欧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政治、经贸和文化,都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战略环境中。与此同时,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中存在许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成分,许多欧洲生产商和销售商都以中国为生产基地,欧盟内部要求结束对华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的呼声也很高,在这种局面下,中欧之间的贸易谈判或许要比中美关系纺织品的贸易谈判要更缓和一些,也更对中国有利一些。
中欧之间的纺织品紧急谈判能够达成一致,而几乎与此同时举行的中美第四次纺织品贸易谈判却不欢而散,从简单意义上说,是因为欧洲在对中国的战略态度上,多考虑双赢的局面而较少遏制意图,毕竟欧洲在中欧纺织品协议生效后40天就品尝到配额限制的恶果。实际上,单就此次中欧纺织品紧急谈判的起因来说,欧盟对华纺织品的配额限制首当其冲,这不但因为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估计不足,同时也是欧盟内部在对外政策上的协调缺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国家担心其不能确定中国未来的发展以及未来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因此在经贸领域首先体现出对于中国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一定的让步,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际贸易中相互谅解的原则,足以消弭这种担忧。不但由中国颁发出口许可证的纺织品则由中国方面消化,而且那些既没有进口许可证也没有出口许可证的纺织品,则由欧盟和中国按1:1的比例各自消化。这种主动承担一定责任的处理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中国崛起不确定性的争论。
同时通过此次中欧紧急谈判,我们注意到在中欧关系乃至更广泛层面上来说,双边会谈是解决贸易冲突的一条快速通道,因为双边会谈可以让彼此更加坦率地交换意见,更加直接地评估战略成本和收益。当然中国可以将涉及欧美的贸易纷争交付WTO,只不过那样不但耗时长,而且会承担更大的损失。
从全球战略上来说,中欧之间正在日益彼此需要,而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中国外贸依存度在去年已经高达70%,贸易谈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日益上升。此次中欧之间的贸易危机距离上一次达成一致的时间也只有40天。频繁的危机发生不但考验中欧双方领导人的国家利益保护意识,而且也审视双方的长远战略眼光。从此次中欧纺织品谈判来看,一种责任和利益兼顾的新国际贸易意识正在悄悄萌芽,我们同样希望它尽快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