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特例,即使国内并没有完成市场化进程,经济却可以保持高速增长。这是因为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受益。8月22日,经济学家樊纲在向“中国经济增长与全球化”论坛提交的报告中这样写到。这一论坛由北京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共同发起,十几位海内外学者在会议中纵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使中国获得 大量贸易机会
就好像是一个奇迹。在中国,65%的人口在农村,工业化尚未完成,法制尚未健全,还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受计划经济深深影响的国家,虽然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与西方国家还难以相比,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却可以长期保持在9%以上。
是经济全球化使这一切成为现实。樊纲认为,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获得了大量的贸易机会。会议中,来自伦敦经济学院的琳达·岳博士在发言中也指出,对中国经济增长而言,外在影响比内在推动力更为明显。
8月21日,在中国企业500强的发榜现场,当企业家们就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并购挫折和贸易争端发出叹息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却引述世界银行的观点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中国和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制造业已经占据了众多生产环节,总不能不给别人留一口饭吃吧”。
学者开了个玩笑,却不是戏言。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虽然只掌握着盈利最少的生产环节,但是却站得很稳。今年上半年,即便面对频频出现的贸易争端,中国仍然实现了39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渐进的经济变革 难以被模仿
在樊纲看来,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好处从三个方面显现出来:大量出口对经济所做的贡献,成为全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以及WTO附加条款并没有带来经济崩塌。
事实上,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并没有采取急进的变革方式,现行的方式是鼓励出口,借大量顺差以支持经济高增长,同时展开平和渐进的变革,而变革的方向却是逐渐的市场化。
在这方面,中国的经验和曾经盛行于西方的“华盛顿共识”完全不同,“华盛顿共识”主张经济的全面私有化与自由化。而中国在自由贸易、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都采取有紧有松的渐进方式,这种新的方式也已被命名为“北京共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受益,同时获得渐进变革的机会,避免大的变革所带来的震荡,樊纲认为,“这种独特的方式,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许难以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