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荷兰近日对《欧洲宪法条约》说“不”、英国推迟“欧宪”公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乎已经宣判了欧洲宪法的“死刑”。由此,欧洲政治家们希望将欧盟变成一个政治意义上的联盟的美梦已经宣告破灭。无独有偶,就在“大欧洲”的理想被现实击碎之后,欧洲单一货币机制的象征———欧元面临的批评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这个不到6岁大的“幼儿”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担心。
■欧洲经济发展迟缓的“替罪羊”
最近几天来,欧元遭受重挫,欧元兑美元汇率最低跌到1.2157,与去年年底1.3667相比,短短半年左右,欧元跌幅超过10%。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于欧元区是否有能力透过经济一体化和改革来推动疲弱经济增长表示忧虑。
欧元下滑之势不仅使欧洲央行降息压力陡增,同时也使“欧元解体论”尘嚣日上。德国财政部专家认为,引入欧元是德国经济增长长期疲软乏力的原因,因为德国丧失了对其他国家的实际利率优势。意大利劳动、健康和社会政策部部长罗伯特·马洛尼称,意大利应该考虑放弃单一货币。他说,现在是应该脱离欧元的时候了,意大利应该发明一种新的与欧元挂钩的货币机制,由政府主导利率,以增加意大利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严峻的现实摆在了欧元区国家的财长面前:欧元单一货币计划启动以来,欧元区经济乏善可陈,一直在停滞的边缘徘徊,“欧洲病人”的大帽子在欧元区内德、法、意这三个欧元区三大经济实体中“争来争去”。2005年第一季度,意大利进入了经济发展衰退期。德国尽管在经济结构重组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振奋的迹象,但经济增长率仍然不乐观。与此同时,葡萄牙的年度财赤比例高达6.8%,超过《稳定与经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两倍。这样的数字对于欧元区整体经济发展和振兴是无法起到积极作用的。因此,舆论很自然地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归咎于欧洲中央银行僵化的货币政策。
■欧元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早在1999年欧元启动之时,曾有经济学家发出警告说,欧元区12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各异,欧元启动后的发展也许并不会如人们所愿以“加法”公式表现出良好势头。后来的事实证明,以一种货币机制套用到12个成员国的多种经济模式之中,有的国家也许适应得较好,但有的国家跟不上货币机制的运行脚步。以目前的欧洲经济发展为例,当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表现出经济过热的形势之时,德国和意大利却举步维艰。
事实上,经济学家并非没有好的办法来使欧元区国家发展的脚步协调一致。同样是在大规模的经济区域内流通的单一货币机制美元,其自身协调能力远胜于欧元。以美国为例,各州的经济景气情况各不相同,但美联储的货币机制却能起到一个自动的财政平衡仪作用,从经济发展地区吸纳税收,补贴落后地区,为当地穷人提供失业及医疗保险。美国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也相当灵活,允许工资和补贴在适当范围内进行上下浮动。这就使一些发展不景气的州获得价格竞争优势。此外,工人们一旦发现所属公司不景气,他们可以随意更换工作地点,到更具发展前景的地方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