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力
雄踞世界零售企业二三位的法国家乐福和英国特易购罕有的联手,制造了全球零售商海外资产置换第一案。
日前,家乐福与英国最大零售商特易购达成协议,将以1.32亿欧元收购特易购在台湾的五家店铺,同时,以1.89亿欧元把位于捷克、斯洛伐克两地的15家卖场转给特易购。
渠道争夺战愈演愈烈已是不争的事实。两个竞争集团交易背后的商业理念是希望从本身发展不好的地区退出,集中扩展已经有不错利润的地区,对于家乐福和特易购而言,这一策略实施,令自身实力更接近世界排名第一位的沃尔玛。
一场“适者生存”的游戏
“现在公司正在努力恢复在海外市场的业绩。”刚刚公布的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6.8%,当被众多媒体问到家乐福是否有可能重现数年前的辉煌时,新任全球CEO杜兰如此面色凝重地表示。
“新官上任三把火”,杜兰重新部署海外计划:不进入三甲,就全面退出。在退出日本、墨西哥两大“盲区”后,捷克、斯洛伐克15家店的收益下滑成为家乐福海外市场整体收益不佳的罪魁祸首。由于进入较晚发展不顺,家乐福在这两国的消费需求十分疲软,而沃尔玛在欧洲的势力却凶猛得一发不可收拾。
英国特易购在斯洛伐克是最大零售商、在捷克是第四大零售商,在中国台湾市场却是一潭绝望的死水。中国驻英国使馆经商处徐清军告知记者,尽管投资额达1亿至1.25亿英镑,但特易购仍旧难抵家乐福的冲击。一方面在于它进入市场时间过晚,无法顺利增加大量网点;一方面则是特易购未能实现品牌差异化。
家乐福、特易购两大竞争对手,在不同的市场上既要激烈碰撞,又要互相规避,但如果双方都能利用手中的店铺互换建立其快速增长的海外业务,进行防卫性合并,岂不是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
对此,家乐福台湾开发部总监田中玉表示,这是一个对双方全球布局皆有利的策略,家乐福希望借此强化在台的领导地位,目前37家店,加上特易购的5个店,让市场占有率从原本的33%提升到40%,明年底突破50家店,成为台湾零售业之王。特易购在捷克、斯洛伐克也有相同考量。
在中国内地仍是对手
从上述两国和地区的布局来看,家乐福和特易购似乎都在回避正面的冲突,保持着相互的“默契”。但当双方在中国内地市场遭遇的时候,这一“默契”开始发生改变。
表面上看,撤出台湾市场,不仅意味着特易购要避开对手家乐福,也标志着特易购将把亚洲重心转移到中国内地市场。
然而等待它的,将是一场不测。根据官方的统计,在中国内地,外资零售商中只有家乐福一直盈利,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4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中,家乐福以162.4亿元的销售额名列第五,外资零售中居于首位,而沃尔玛以76.3亿元的销售额列第20位,特易购更是位居下游。家乐福在台湾市场多年的运营自然对中国助益不少,并且随着此次资产交换,家乐福因采购量的巨大,将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凭借其龙头地位和网点优势,能够获得较低的商品,由此更加拉大与沃尔玛和特易购的差距。
这也是负责中国业务的沃尔玛亚洲区总裁钟浩威最不愿意看到的,尽管他表示对于中国零售商“并购的机会是存在的”,但在中国,他最不愿说的是拿沃尔玛与家乐福做比较。障碍依旧存在,钟浩威说,现在他最大的难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店址,而家乐福凭借着“冒进”和新增的五家店面更容易深入中国腹地。
全球市场势力重新划分
更猛烈的厮杀是在国际市场上,田中玉预言说,若该模式在两地操作成功,更可能会复制到全球市场。
在零售业,渠道就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置换选址成功的卖场,就等于兼并了成功的市场。“规模合适,容易改造,待两地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球市场上后,双方的营运情况将大为改善。”上海汉彬洲管理咨询公司的王涛如是认为。王涛曾经是家乐福劲松店的店长、家乐福唯一的中国籍店长。
虽然下一步的合作还没有明确意向,但双方的动作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这种预言的可行性。眼下,家乐福已经进入一个战略调整期,开始整顿海外分店的布局,计划在15个月内卖掉10亿元资产,销售额不太理想土耳其、瑞士、葡萄牙等国都有可能被列在内。而巴西、中国、印尼等地则最具潜力。
老牌企业特易购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速度位列全球十大零售企业之首。目前,它正专注于开发中国、土耳其、日本和马来西亚市场。特易购公司可能在未来6到10年中考虑进入美国、俄罗斯、印尼、越南。
可以看出,双方在其中一些地区已呈一定的互补状态,十分符合两大零售集团资源整合的条件。
“全球的竞争正在发生转移,这影响了行业内所有的人。没有人可以忽视这个改变,每个公司都要做出战略回应。”国际数据集团的首席执行官JOANNE DENNEY-FINCH在今年的全球零售会议上如是说。
因此,“适者生存”的发展战略会不会被沃尔玛拷贝?从沃尔玛在公众视野中亮相的方式就不难发现这种转变:在欧洲,沃尔玛选择进入非家乐福势力范围的德国和英国;在南美,双方都没有在对方强势的市场着力。在彼此都加速全球化扩张的背景下,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策略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