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两天的中美纺织品第五轮谈判又拖到了第三天。出乎意料的是,双方代表在谈判间隙透露出来的种种讯息,与之前各界的悲观预期有很大出入。
中方谈判代表,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美方还要征询业界和国会议员的意见。几乎同时,美方谈判代表斯伯纳也通过美国贸易办公室的官方网站传递了同样的信息。
一场本来不被看好的磋商经由这一字一句突然透出了“曙光”。在知情人对进展三缄其口的情况下,“是谁打破僵局,先做出了让步?”较之让步内容更牵动人心。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日前在参加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时表示,此轮谈判中国在一些重大原则上不会有大的让步。这一表述显然代表了中国官方的立场。
而事实上,中国也确有理由不对美国作出让步。因为这场“劳神费力”的纺织品拉锯战,从一开始就是美国人无理取闹,挑起事端。随后又“不依不饶”,企图将日益激化的国内矛盾通过“外化”解决。但任何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这种把戏于事无益。
当斯伯纳在谈判桌前夜以继日时,偌大的美国国内并不平静。据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协会国际贸易与政府关系副主席朱莉娅·休斯透露,该协会一直在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希望尽快解除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给进口商一个确定的预期。而来自美国棉农、美对华投资企业、对华出口企业、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反对声浪更是此起彼伏。美方“后院失火”给了中国一个“坚强”的理由。
再看中国国内。日益扩张的纺织产能与日趋紧张的配额数量之间的矛盾,已经让众多纺织企业如履薄冰。“朝不保夕”的担忧使其裹足不前。而中方代表在桌前的任何一点小小的让步,都将对国内一千九百万纺织工人的营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今天撰文指出,虽然不少受限输美纺织品清关率已经接近或达到百分之百。但受限产品中有一类设限期到十月二十八日截止,七类设限期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截止,那么,“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达成一项条件不合理的协议,从而把我们明年、后年乃至二00八年的出口都限制住了,还不如熬到设限期结束”。反正世贸组织《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二四二条款(f)款规定对每类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特保措施只能使用一次,且不得超过一年。
美国人的逻辑有时候很清晰,有时候其实很混乱。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美国总是将纺织品争端与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纠缠不清。“泛政治化”的经济思维,必将使经济问题变得很不“经济”。权威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廉价产品的进入,美国人民每年可以节约大致一百四十亿美元的开支。而这,还是一九九四的数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邢厚媛曾表示,如果政治因素在贸易往来中起很大作用,那么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都会遇到障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能都会成为受害者,没有真正利益可言。
中美同是大国。大国战略具有相似性,大国利益具有对等性。在美方一味强调的纺织品背后的“一揽子问题”上,中国同样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底线”。欺人太甚亦会伤及自身。有专家建言,如果美国一味要价,那么,中国对美国输华商品、服务实施报复和上诉WTO未尝不是一法。当然,人们更愿看到的合乎情理、公正的博弈之后的双赢,而非鱼死网破的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