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石材市场的加速扩容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石材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无疑会促进上海与时俱进,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整合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全面提高城市环境生态质量。今后十年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4个中心,建设步伐将会大加快,城市的建设水平综合治理竞争力将不断提高,特别是上海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的新格局构筑,将会促进上海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由此而带动建筑和建材装饰业的大发展,从而将会促进上海石材市场的繁荣,而上海石材市场的繁荣将会带来上海石材市场容量的膨胀。近两年来的实践是最好的例证。据上海石材和业协会朱完全统计,在世博会的拉动下,2002年石材工程消耗超过2000万平方米,合计价值约60亿元。2003年全国石材板材用量达2500万平方米,折合重量约240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国产石材占70%。上海石材市场异常火爆、石材市场扩容速度极快、容量很大,交易活跃,极具潜力。
今年上半年,上海石材经济呈现了开局良好的势头。据笔者最近走访和询问了上海具有代表性的石材企业,结果78。2%的企业上半年销量均有增长,大理石板材、花岗岩板材同比分别增长了10。1%、28。5%。大理石板材出口、花岗岩板材同比分别增长率22。67%、24。75%。这些数字说明了世博会促进了上海石材市场和繁荣。可以预见,未来市场容量还会逐步增大,市场交易活跃的态势已经显现。从有关统计数字来看,2004年上半年上海石材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大的改变,虽然国家宏观调控带来了一些影响,但石材制品价格上扬,市场交易量稳步上升的势头没有改变。预计,今后6年上海石材行业市场规模每年将会以20%的速度稳步增长。
第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石材市场供求基本功能的完善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客观上强化了上海石材市场的辐射功能。
今后十年上海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4个中心,参与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步伐将会大大加快、城市的建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将不断提高,直接促进石材需求的扩大,特别是国际大都市的形成将会带来上海石材市场基本功能的逐步完善,上海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材生产和消费中心,真正能够为促进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特别是石材市场的繁荣。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市场主要是由供需两方面的力量所决定的,能不能获得大的发展主要是解决供求矛盾。从供应来看,在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全国各地石材厂商纷纷看好上海,汇集上海圈地建厂,已出现了盆地效应。上海巨大的石材市场吸引了海内外石材企业进驻上海,扩大生产规模。台湾的广典、深圳的高时,福建的塔星、浙江的金博等企业成倍的扩大在上海的投资规模。2002年以来,上海石材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有136粗,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有200家左右。上海聚集了一大批有相当实力和加工能力的大型石材企业,他们以上海为基地,业务已经辐射到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滚域经济带的地区。
现在已经有几家加工能力特别强的企业在国外或内地承包矿山,然后把荒料拉到上海加工,除了部分在上海市场销售外,大部分销售到国外与内。江浙一带的大型工程基本上到上海清浦、嘉定的一些大型企业拿货。这些企业规模大、品种全、加工能力强,而且这一带聚集了几十家石材企业,可以调节余缺,能够满足各类工程的需要。目前上海大小石材企业已达2000多家,上海石材产品品种已达600多种,价格则从每平方米80元至每平方米3000元不等。其中,2003的畅销居前10位的国产大理石品种公别为;雪花白、杭灰、云灰、啡网纹、宝兴白、黑白根、宜兴咖啡、米黄玉、曲阳白和木纹红;畅销居前10位国产花岗岩品种分别为:603#、山东白麻、锈石、636#、蒙古黑、大白花、平度白、天山红、霞红和荥经红。上海已经成为最大的石材生产和消费中心。
第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石材市场热点的转换和产品应用的扩大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石材市场区域半径逐渐扩大与由城市逐步转向农村的热点转换。
国际展览局考察团在上海考察时,在探讨上海世博会主题时提醒上海,现在世界非常重视城乡互动的问题。而上海现在也在探索中心城区600平方公里和全市6340平方公里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索上海区域与大上海都市圈的关系,探讨上海和广大周边农村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城乡的互动关系。因此,上海将会着眼于6340平方公里的城乡的整体发展,整合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和生态布局。加强集聚和集约,形成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需的空间格局。世博会的筹办将促使上海重新思考城乡发展规划和建设所涉及的城乡问题,为建设人性化的社会生活,高效的产业经济,以人为本的生态环境创造发展空间。因此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石材市场将会日趋繁荣。同时今年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
今后当地政府将会非常重视城乡互动的问题,围绕世博会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资金投向具有明显的倾斜,农村小康村建设将会进一步升温,文化娱乐体育卫生保健等工程将会兴建,同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会聚集世界精英和各参展国汇集上海,参观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实际成果的未来前景,当然,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也在参观之列。这无疑会促进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与时俱进,进一步优化城镇环境,全面提高城乡环境生态质量。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今后6年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农民小康房建设的投入将会加大,装修水平将会越来越高。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石材市场的潜力极其巨大。
第四,世博会将为上海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商机。
上海在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推动各种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水平,培育城市的集散和辐射功能,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服务产业。服务功能的改善将为石材工业的发展和石材市场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上海在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推动各种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水平,培育城市的集散和辐射功能,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服务产。服务功能的改善将为石材工业的发展和石材工业的发展和石材市场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在上海,由于筹办2010世博会,石材会展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激活了国际石材间和地区间的住处沟通、技术合作、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增强了上海石材市场作为石材消费和生产中心市场的攀纽功能、窗口功能,集散功能和服务功能。
世博会的筹办过程中,全世界一流的石材会展企业将驻足上海,提供优质服务,展现全新的理念,将大大推动上海石材业的发展,推动上海石材企业体制、理念和创新机制,特别是带动和促进上海石材企业管理、加工和经营能力的提高。同时,世博会期间吸引的资金流、物资流、住处流和人员往来流量的迅速增加,这本身对于石材企业就是一种新的商机。这样的商机也是石材业发展和石材市场繁荣的商机。世博会的筹办过程将推进上海石材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上海石材企业扩张市场的空间,推进石材工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促进市场、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销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世博会的筹办也将促使上海石材企业进一步认识控制商务成本,改善营商环境的方式和途径,使上海石材市场成为国内商业机会最多,综合成本最低、投资风险最小、最有活力的国际石材中心市场之一。
石材企业“窝里斗”害了谁?
前不久在莱州时,一家俄罗斯客户问一种石材价格,一家企业报150元,另一家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立即说可以100元,最后搞得该客户谁也不敢信了,生意自然也没做成,这种情形在广东云浮、福建泉州、四川雅安同样存在,石材企业一个隔一个,星罗棋布。小、土、散、乱、差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改变“窝里斗”愈演愈烈。
对此,有些客户不以为然,认为这就是市场竞争,无可厚非,其实他们把同质化竞争和自由市场混淆了。在市场经济下自由竞争是一种良性行为,它优胜劣汰,有利于资源配置,它打破行业垄断,有利于价格公开、公正;它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石材集散地的这种无序竞争是一种不健康的竞争。它相互压价,使大家都无利润可得最后不得不牺牲产品质量:它浪费资源,靠粗放型经营维持:它生产产品质量低,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浪费,无法使企业获取足够的资金改进技术,扩大再生产和形成品牌。它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价格常常不是由质量好的大企业决定而是由小企业主导。
行业人士认为,同质化是一个行业的未路,它有两种结局,一是它可能被一种新产品取代,二是可能是行业已经很乱,进主一种病态的竞争,急需整合。比如电子行业CVD后被DVD取代就是一种产品换代。如果我们分析一下这两种可能,取代天然石材的产品不是没有,近年来人造石材风起云涌就是一个证明,从玻璃大理石,人造微晶石,岗石、新陶瓷、新材料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可以说它从一出生就是冲着天然石材的固有缺陷而来,推陈出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更需要的是随着技术的提高可以生产出所需的各色产品,用日新月异形容一点不过分。它们都来分食石材这块“蛋糕”。
究竟会不会换代呢?现在看来一下子换代还不可能。第一,石材不是电子消费品,用石材装饰这一延续千年的习惯不可能改变。第二,市场是多元化的,既有高档需求也有低薪阶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此外,还有人造石材很不成熟,且人造石材原料大多间接来自天然石材,国外市场潜力很大,未来几年总体看天然石材还会有一个攀高。这样看来天然石材一下被取代并不可能,但会让位一大块市场给人造石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微晶石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可以预测不出十年人造石材将和天然石材平分天下。看来整理合这条路是不走不行了。否则只能会使整个行严的衰退。
如何打破这种无序的同质化竞争?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市场疲软或者说改变已经皮条了的局面的决非易事,它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
一、全国统一矿山开采和保护,要有招投标政策,同时力禁承包腐败,努力克服这种“我不采别人也采,与其让别人采还不如我先采的”恶劣局面,它需要正本清源,乱开采不仅造成国家税收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没有懂技术和有能力人的承包往往会出现乱采,造成石材资料更大的浪费使粗放型经营大行其道。
二、政府牵头,把外以贸,以贸,质量监督、企业管理、行业组织整和起来,团结建成一个公正的有公信力的统一组织。要统一形象,做好宣传(比如展会、招商的宣传。)要建立像日本一样的行业出口组织、统一招商,一个声音说话,一碗水端平。
三、要立标准,有了标准要执行,要象查假烟,假酒一样加强质量监督和查处力度。石材也要打“李鬼”,这要当作一个国策来对待,质量兴国不是空话而应落实到实处
四、企业要整合,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注意按市场运作进行企业的参股、重组、兼并和整合,要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五、要推动行业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增加营利点,要向质量要效益,向产品深加工要效益。企业营利能力也要分个三交九等。
六、做好宣传和引导,树立行业锐意进取的精神,而不应有“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从而使生产企业走技术,品牌,质量之路,使消费者认清质量在选购产品中的重要性等。未来几年,天然石材将被替代不不可能,但人造石材所占市场分额将进一步扩大,行业整合已势在必行,同质化态势破局后行业将规范许多,市场也将走上良性发展,中国石材才有可能迎来第二春,实现第二次飞跃。当前“适逢乱世“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期,是乱世更是机会。有眼光的石材行业应捉住时机,逆流而向。同时我们也看到,同质化竞争,这不仅是石材业的问题同时也是当前各行各业急待解决的一种普遍的行为现象。
上海:把石头当艺术品来做
在上海第三届国际石材博览会上,山东威海岳安集团的总经理王宝安告诉记者,那黑得发亮镶嵌着金片的叫“黑金沙”,那火焰般热烈的叫“石岛红”。那淡然如菊的叫:金沙黄:,还有粉红麻、珍珠红、幻彩麻等等晶莹剔透,都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石头已经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品。
石景扮靓厅堂
在石材造景与雕刻区,最醒目的是来自有中国石雕城之誉的福建惠安展团,当地30家最优秀的石雕企业一举点了900平方米展区。除了传统的石狮子、石桌、石椅、围栏、壁炉,如今流行的石景还有飞禽走兽、人物和石雕艺术品,一件2米高的“飞蛾”石雕,曾获去年中国石雕大奖赛二等奖,适宜在别墅庭院或宾馆酒店大堂安家。有家专攻石制卫生活具的外贸企业,今年准备首选上海拓展国内市场,这次带来10套石刻卫浴“三件套”。3月29日石博会开幕不久就被石材工程败坏订走3套,准备安置在楼盘样板房内。
“菱方圆展示风采,点线面勾勒人生。”在上海杨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展位上,形形色色的石雕栩栩如生,艺术碑雕、园林工程、名人名墓、经典设计更是吸引络绎不绝的客商,他们有的在仔细研究,有的在和展位负责人洽谈着合作事宜,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水刀”石上作画
“水滴石穿”我们已耳熟能详,它主要是说做事情要日积月累,要有韧劲,不可一蹴而就,可在展会上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些姿态各异,生龙活虎的石雕竟然是用“水刀”“弹指一挥间”刻出来的,看后让人不觉得拉学技术真是神奇。在石材机械工具展区记者看到一部水刀切割机喷出来高压水、按电脑设计图案正在切割石头,雕梁画栋异形石材就这么一步步“水磨”成形“水刀”就象一位指挥家,把一块块看似粗糙的石头雕刻成一件件会唱歌的艺术品。
石材成了“石艺”
上海石材市场的飞速发展,既得益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与石材新品不断出现,装饰性不断强化密不可分。在本次博览会现场,就展妯了不少吸引眼球的石材新品。比如,用天然石材加工成的马赛克,具有很强的立体感;用整块巨石雕成的浴缸,让沐浴者享受天然温泉的感觉;能透出光线的超薄石材,营造出温馨朦胧的光影;用数码机械加工的异型改变了传统石材的呆板感。这些新奇的石材,突破了传统石材在厨房、卫生间、窗台等处装修的局限,几乎可以用在室内的任何地方。展会上,一位展商告诉记者,现在,石材在装修中的应用,已经像木材,布料被称为:“木艺”、“布艺”一样,被很多设计师和消费者认同为“石艺”。
另据上海石材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范林根介绍,在目前的上海市场上,天然石材除传统用于内外墙及台面板之外,还广泛应用于文化墙、造景雕塑、园林工艺、灯饰摆设等多个方面。去年,上海石材消耗量高达2500万平方米,在全市建设工程用材中仅次于砂石、水泥、钢材、用量大大超过地板、门窗等装饰材料。在上海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石材在整体工程中所占比例很高,如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正大广场,装饰工程用资4。1亿元,其中石材一项用资1。14亿元。另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步步临近,一大批房地产场馆、城市道路等基础建设项目将陆续上马,上海未来几年石材的需示量将呈持续增长之势。
原本在装修中仅仅起到点缀作用的石材,已经逐渐成为市民装修的主要材料之一。据上海石材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一年的石材市场容量有一百多亿元的规模,并已经成为全国石材销售中心、消费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