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发展一样,都需要想象力。没有想象力,难成大器;不过,这个想象力与其说是对于未来高度的想象,不如说是对未来战略方向的想象。企业制定战略时对时局把握的恰当程度,以及贯彻战略的能力,决定了它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中国内地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近日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并购案(见本报21版报道),显示了十足的想象力。
并购双方的战略思路都非常清晰但区别却很大。IBM在竞争白热化、利润摊薄的个人电脑市场已经无心恋战,它要倾力争夺的是IT服务以及服务器等高技术含量、高利润和高附加值的领域。此外,并购完成后,IBM将通过联想集团大大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影响力。
并购之前,联想在技术研发和高端业务领域难有作为。一是它很难也不愿承担技术研发的高成本与高风险;二是可以极力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参与全球竞争,舍短用长,更没必要去冒研发的风险。而且西方亦有佳例可鉴,联想之羡慕戴尔,正如海尔之羡慕沃尔玛。重销售轻研发,这是现阶段中国企业的普遍特点,联想不过是最有影响力的例子。
正是基于对自身优势的信心和对战略发展领域不得已的选择,联想有勇气完成这笔“蛇吞象”的交易,把在个人电脑销售方面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并购完成以后,IBM和联想的个人电脑总销量相加,可以与戴尔、惠普鼎足而三。
不出意外,联想通过此次并购可以迅速兑现的是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由于中国市场是目前全球数一数二的高增长地区,整合效益可观。而联想寄予很高期望的全球市场开拓则尚有变数。尽管IBM的全球营销系统、品牌价值和联想的成本优势可资利用,但由于并购之后全球整合可想而知的难度,产品研发亦可能后继乏力,在竞争对手的抢夺之下,联想能否完全保住IBM在中国区以外的原有市场份额,实在难说。
不管怎样,联想这场并购的前途,象征着一大批怀着以制造和营销打拼天下的“中国梦”的中国企业的前途。此前,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凭借着低成本优势,中国资本在从打火机、皮鞋、服装到家电等领域中屡有不俗表现,也遭遇了诸多国家反倾销调查甚至是暴力的阻击。它们屡屡遭遇阻击的挫折经验,也暴露出中国企业缺乏品牌经营的重大缺陷。
现在联想的起点已与草根企业大不相同。它不仅嫁接了全球著名品牌,而且拥有了一整套成熟的全球营销系统。联想未来的考验或许在于如何驾驭已有系统,在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方面与戴尔这样的成本控制高手拼个高低。
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联想对IBM原有系统的整合有先天缺陷,需要耐心;但在那些成长性市场,联想未必不能创造性地发挥出那些中国草根企业的市场发现能力和打拼能力。可以期待的是,联想将为中国企业界带来全球营销系统构建和全球品牌经营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在中国企业发挥成本优势的方向上走出新的大道来。
值得中国企业界反思的是,中国企业在打造全球品牌、闯出自己的全球化道路之时,是否只有加强制造与营销的华山一条路?中国国情是否只能孕育以贸易为本的中国式全球化道路?中国资本中是否能出现潜心努力,耐得暂时的寂寞,在技术研发和形象研发等方面确立全球品牌的杰出者?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的发展,能否有另外一种发挥想象力的方式?这或许是联想并购事件带给人们的更有意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