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除了在这些有待开垦且潜力巨大的异国土地上开设办事处、分公司,将自己的产品最大化地充斥到每一个角落外,甚至还以开办工厂的形式,借助当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急于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使产品本土化生产成为现实。 在国内处于夕阳产业的传统工业,也跨越国门,在一片又一片贫穷但不贫瘠的土地上,实现自己再度焕发青春的梦想。
忙碌的边贸商们,每天匆匆地走过两道边检关口,将在中国以低价搞到的货物,在异国出货;哪怕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在这里也不愁没有主顾。
十万华商涌入老挝
磨憨口岸,位于中国云南省勐腊县;与之比邻的,是老挝的磨丁口岸。4月30日中午,记者在此准备前往老挝采访时,云南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李聪逵等人,正在忙于次日将要开通的国际新线路。
这三条国际运输新线路,分别是昆明--万象、思茅--万象、景洪--万象。其中,昆明--万象行程达1600公里,每3天一班;这条线路,将云南的思茅、西双版纳,与老挝首都万象及著名古都朗勃拉邦连接起来。线路的运作者认为,这将极大地促进两国的商贸往来。
那些隔几天就要沿着这条线路往返于中老两国的中国商人认为,这种判断的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之前,他们往返的途径一般是,从万象乘车16个小时到达乌里姆塞省,再由乌里姆塞省乘3个小时班车至磨丁口岸,过境后,包车或者乘坐微面班车花费1小时前往勐腊县,再由勐腊县去往目的地,比如到景洪就需要5个小时,到昆明则至少要25个小时;这个过程不仅辛苦而且费事。
磨憨口岸的繁忙程度也不容忽视,边防检查站工作人员王守华称,这个口岸每天至少要有数百及至上千人来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生意人。
乌里姆塞省是老挝北部的一个省份。其省城的城建规模,与中国中西部一个普通乡镇的规模差别不大,人口也是少之又少。虽然如此,记者在这里邂逅的中国人,还是不少于百人。中国商人认为,投资老挝的成本并不是太高。
富山宾馆旁边,重庆人王学付开设了一家富山餐馆。王介绍说,他的餐馆属于小本经营,每个月除了上缴折合人民币200元的税钱外,还要付出400元的土地使用费。餐馆里,除了王学付夫妇外,还有一名来自丰沙里省的雇工;王为他支付的月薪,虽然只折合人民币80元,但在当地人看来,这还属于高薪。有确切的说法是,老挝一个省长每个月的薪酬,也只不过折合人民币200元。
低成本的投入,带来的回报却十分丰厚。比如将中国商品卖到老挝,一个形象的说法是,老挝市场上只要带包装的都是外国货。一个四川人告诉记者,他的几个朋友,1999年带着几千元来老挝做生意,现在,几千元的本钱已增到了几百万元。
自1992年就在老挝从事边贸的西双版纳州勐腊运输经贸总公司驻昆明办事处主任刘进东介绍说,他主要从事木材与药材的边贸活动。木材,老挝的桦里木比较出名,每年他经手的木材就有1.5万立方米,加上关税,每立方米可以卖到7000元;药材像砂仁、胖大海等,量也比较大。
即使是来老挝打工,在精明而耐劳的重庆及四川人看来也非常划算。在万象红花酒店从事装修的重庆人小王,每个月的工钱是200美元。我们来这里,被人认为从事的是技术行业。而在国内,竞争那么激烈,饭碗都不好找,工钱也自然很低。在老挝南部的甘蒙省,为另一家中国企业打工的四川人饶三平,每个月的收入是人民币4000元,他所从事的,无非是建筑行业。
饶三平介绍,在老挝的生活成本其实很低,每个月满打满算的开支不过300元人民币,对他这样的年轻人来讲,原始积累的速度还是非常迅速的。
除了边贸,在老挝设立办事处、分公司,进行经营或者投标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则是中国企业的首选。
1997年5月来老挝的吉林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驻老挝办事处副主任张相云,自1997年至1999年一直从事老挝市场的考察;2001年,办事处正式注册。
由于吉林交通建设集团在中国主要从事路桥的建设,在老挝,他们也打算在此方面有所建树。张介绍,此次他们投标的,是从丰沙里到勐花40公里公路的建设权,40公里的报价是3000万美元。这个项目的投资方是世界银行;对集团的资格审查将于5月底结束;投标于6月正式进行。
张相云介绍,几年的考察,他得出的结论是老挝基础设施很差,所以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如果现在开始发展,搞5--10年都没问题。
老挝国内外投资管理促进司司长卡姆林·沃瑟纳(khamlien·pholsena)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中国企业大量地涌入老挝投资,大批中国企业在老挝落户,是让老挝政府非常高兴的事情。据称,2001年,老中两国贸易额就达到4371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3.7%。官方资料显示,中国在老挝的投资项目已达95个,投资总额约1.28亿美元。
根据官方资料,面积为23.6万平方公里的老挝,人口只有530万人。而来老挝发展的中国人,粗略估算差不多有10万人。
华商在越南最受宠
与老挝的情况相类似,自1986年开始革新开放的越南,如今也正急于招商引资。紧邻的中国,同样占据了越南吸引外资的重要份额。
2001年12月,记者前往越南河内采访了重庆宗申摩托车集团在河内设立的摩托车生产工厂。宗申集团越南办事处首席代表吴镝介绍,在国内纵横捭阖摩托车市场的重庆三巨头--宗申、力帆、隆鑫,在越南的竞争同样剧烈。宗申除实现了摩托车在越南的本土化生产外,还准备将越南作为宗申集团向海外扩张的桥头堡;此外,他们还瞄准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越南农村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新增农用三轮车及汽车项目。重庆三巨头有理由认为:价格低廉、质量中上乘的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竞争力,或许是无可替代的。
一个财富的神话是,1999年,tcl集团将在中国市场不被看好的21英寸彩电生产线搬到越南市场,2000年就盈利13万美元,且这个数字还不断地被扩大。
越南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胡国飞接受采访时称,越南政府乐意给中国的投资企业以很大的政策优惠,比如,中国企业可以拿机械设备、办公用具、以及原材料到越南,这些都可以享受免关税的优惠。在手续及收费上,比较以前,中国企业进入的门槛是低之又低;以前,中国企业设立办事处要等上6个月左右,如今被缩短为10天。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也有不少于3亿美元的规模,2001年两国经贸更是达到了30亿美元。
对中国企业颇有好感的胡国飞笑称,这是因为中国的商品适合越南人的钱包。
边贸商同样在越南感受到了磁石般的吸引力。除了选择在凭祥市的浦寨外,大量的中国边贸商人还直接涌入越南的谅山、河内、西贡等地,带去的是货物,换回的是钞票。重庆人陈庆德,自1995年就开始在中越间从事边贸生意;最红火时,在中国仅被定义为个体商人的陈,手中的资金达到了500多万。
越南导游阮氏草告诉记者,越南人正在形成学习中国话的热潮;以她的家庭为例,她已学习了2年的华语,她的妹妹,华语说得比她还要棒。在河内街头,除了骑着中国制造的豪华摩托车飚车的年轻人外,更多的青年,选择了抱着《越汉词典》,在还剑湖畔认真地学习华语。
至于有多少中国商人青睐并来到越南,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数字;一些在越南发展多年的中国人预测,至少要有几万人。
吴镝不无欣喜地称,由于大量的中国商人涌入越南这个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7800万的待开发市场,给越南人带来生活的便利及实惠,中国人在越南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