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的投资机构,包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汇丰投资(香港)、标准人寿投资、资金国际、万国宝通、摩根士丹利、大联资产管理新加坡公司、保诚资产管理、新加坡政府基金等,主要对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内地公司进行投资,同时有的投资机构取得了投资A股市场的资格,也在关注和投入内地上市公司。
这些投资机构中负责中国零售市场的投资经理对国内连锁经营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关注的领域也相当广泛。
在宏观经济方面情况,海外投资机构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宏观调控政策会不会影响到连锁企业的发展?普尔斯马特问题后,其它连锁企业有无受到牵连,如银行借款、商品账期等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对连锁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一、二、三线城市的连锁企业发展特点有什么不同?
海外投资机构认为,宏观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如他们关心去年开始的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是减缓了连锁企业的发展速度?
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的普尔斯马特倒闭事件,同样也引起海外机构的关注。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企业发展的风险问题。如果是上市公司产生类似的问题,对投资人的打击将是非常严重的。另一方面,连锁企业账期缩短,对企业现金流有负面影响。
不同城市连锁经营销售额与该地区总体零售额的比例关系,是他们考察该地区连锁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对于整个连锁行业的发展,海外投资机构主要通过政府新颁布的政策法规、公开的媒体信息、公开发表的行业研究报告等进行了解。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各个业态的市场饱和程度如何?哪个业态最具发展前景?某些业态发展过快的原因是什么?行业中发生了哪些并购的案例?并购方的成本是多少?
投资机构在投资1家企业前(包括购买股票或私幕),首先关注的是这个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如果是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中,即使企业目前盈利并不很好,也可能会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在医药和家电领域,已经有了这样的案例。
作为海外投资机构,目前他们非常关注大卖场、家电专业店、便利店、服装专业店的发展趋势。
大卖场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业态之一,在香港上市的联华和物美,都经营大卖场业态,而且也有一些香港上市的其它国家的零售企业在华经营大卖场。所以海外投资机构非常关注大卖场在各级城市的发展现况和前景。尽管看到目前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对市场的饱和程度和企业的持续发展表示了担心。
国内家电企业中,有的已经在香港上市,有的在内地上市,也有的取得了私募资金的支持。他们对店铺同比销售增长情况、毛利率空间、盈利模式、账期、通道费用等方面都有所关注和了解,而且比想象的要更专业和深入。对于家电企业快速开店、白热化竞争的情况,投资机构更多表现出担心。正是由于这种担心,他们对一些企业作出了不利的预期,包括调低对这些企业的盈利预期、调低股价预期等。
对于便利店的关注,主要是由于一些海外的上市公司(海外企业)将要把在国内开设便利店作为一个重要的业务方向,如利丰旗下的OK便利店,以及一些台资企业等。
对于扩张方式,投资机构认为,随着市场饱和度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并购的价格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渠道分为两类,如果是上市公司,一般投资机构都与这些企业有相对固定的联系,随时了解企业的一些新的进展情况。媒体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对于企业任何的负面信息,都会引起投资机构的疑虑。非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媒体渠道了解。也有很多投资机构也会派人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得直观的感受。与专业人士、第三方机构访谈也是重要的途径。
企业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效益的好坏。所以海外投资机构对于经营的细节也很关注,主要问题包括:商业地产的发展是否造成了企业成本的提高?企业的快速扩张是否与其管理能力相匹配?企业的盈利模式如何?一般消费者如何看一个企业?外界感受到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
投资机构在看行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还看重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要考察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如果企业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处于领先的水平,那这家企业很容易得到投资者的关注。
盈利水平和盈利前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投资者的行为是很短期的,如一些对冲基金,他们很在意企业短期的经营业绩。
由于部分企业的快速扩张造成管理能力稀释和竞争加剧,投资者对此抱有非常审慎的态度,他们更希望企业能够理性发展,以获得稳定的回报。
尽管对国内连锁行业过快速度的扩张有所担心,但海外投资者仍然对国内的连锁企业的成长性看好。同时,他们也认为在香港上市的国内零售企业过少,没有选择性,希望有更多的好的企业到香港上市。另一方面,国内连锁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能够上市或获得投资基金的支持,是很多企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