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青岛 >> 政府公告 >> 正文

政府公告

  • 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

    www.jctrans.com 2012-2-13 10:52:00 青岛政务网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就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了全面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六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瞄准更高发展目标,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青岛向经济强市转型、向文化强市转变、向更高文明程度迈进。

      1.重大意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引领着城市前进的方向,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是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对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标准;青岛是一个资源短缺型城市,文化产业具有低碳、绿色、附加值高的特点,对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对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赋予了新的使命;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对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城市、融入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事关青岛改革发展全局,事关群众生活幸福安康,事关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向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的战略选择。

      2.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在更广的视野、更高的起点、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发展文化,把文化青岛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载体推动文化全面融入并引领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同步,始终做到立足本来、学习外来、创造未来,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文化品位高尚、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活力充沛、文化设施完备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打造文化强市。

      3.目标任务。着眼于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深入推进文化青岛建设。到2015年,全市文化建设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助推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公共文化设施总体上居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建成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维护文化安全;市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更加完善,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城市蓝色文化特质更具魅力,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体系,城市凝聚力、影响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城市更加文明和谐,基本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市。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强社会共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基固本作用。

      4.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切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普及,强化正确引导,澄清模糊认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切实提高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效性。

      5.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实施弘扬仁爱之心、树立诚信之心、倡导孝敬之心、增强责任之心“四心”工程,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公德意识和良好品行。广泛组织各类道德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和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提高市民道德修养,建设城市道德高地。以“文明赢得尊重”为主题,广泛开展公共文明礼仪教育和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学习活动见实效。弘扬“微尘”、“红飘带”精神,开展“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十大美德少年”评选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树立市民心灵标杆,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决纠正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歪风邪气。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思想文化建设,形成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引导形成开放包容、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社会风气。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6.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保持位居全国文明城市前列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施提升市民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公共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大工程”。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密切协作的教育网络,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新农民、新家园”创建活动,提升农村文明建设水平。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军警民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动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健全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

      三、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创作生产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7.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社科规划项目和“双百调研工程”为依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理论上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出一批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社科研究水平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发挥社科普及教育阵地作用,办好社科普及周活动。

      8.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主流舆论引导格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持久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强化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强化政治责任和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宣传纪律,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规范新闻采编行为,维护良好的新闻传播秩序,对违反新闻纪律、违背新闻道德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打造有影响的门户网站品牌。规范微博、即时通讯等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加强对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的监督管理。加强互联网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区(市)互联网管理体制,提高网络文化信息监管水平。

      9.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重点文艺作品的规划立项,鼓励体现青岛城市精神、文化元素的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对列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和省文化创作“精品工程”的作品,在资金上给予配套支持,争取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运用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影、展播、展览文艺精品提供条件,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扶持青版图书、报刊、网络和广播电视品牌栏目建设,生产创作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提倡艺术创作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发展,鼓励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坚持文化惠民,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0.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青岛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完善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区(市)两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街道(镇)综合文化站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社区(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各区(市)拥有一处大型中心文化广场,每个社区和村拥有一处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规划建设市文化中心、现代传媒广场、科技馆、档案馆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改建一批高水平的演出场所。加快城乡数字影院建设,实现区(市)级城市一院多厅数字影院全覆盖。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15分钟文化圈”,率先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1.增强基层文化服务功能。在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规划建设,综合利用、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文化单位的社会效益。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确保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文艺团体深入基层演出,做到一村一年一场戏。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基层阅报栏(屏)建设。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经常化。

      12.提高文化惠民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建立政府购买演出机制,对承担公益性演出任务的专业艺术院团给予补贴,鼓励专业文艺院团深入中小学校、社区(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残疾人托管中心等开展文艺服务,每年免费配送文艺演出600场。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少年宫、体校、群众艺术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定期向生活困难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艺术、体育培训。定期向困难家庭居民赠送报刊、图书、演出票、电影票等文化消费券。组织以“欢乐青岛”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以“书香青岛”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3.加大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保证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自2012年起,全市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实施“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百亿工程”,文化投入比“十一五”时期翻一番。设立青岛市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镇、村文化建设。提高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拓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五、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施大项目带动、骨干企业带动、科技带动、品牌带动和开放带动五大战略,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4.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通过科学布局、产业集聚、特色引领、错位发展,打造影视传媒、演艺节庆会展、文化休闲度假、美术工艺品制造、创意动漫和生态民俗六大产业聚集区,引导项目、资金、人才、科技、金融等优势要素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产业高地。重点发展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发行、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推动其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性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15.实施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带动。坚持国际化、开放性、高起点,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大项目,着重推进中国电影交易中心、凤凰岛影视传媒产业基地、中外电影合作拍摄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着重建设达尼文化产业园、东夷文化产业园、中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1919创意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建立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加强跟踪服务和定期调度。实施“10+100”工程,重点培育10个龙头文化企业和100个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与经济项目一同推介招商的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在青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或企业总部。

      1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途径合法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开发特色工业旅游项目。扶持一批骨干民营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监管,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17.深入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工业、农业、科技、金融、旅游、体育、信息、物流、软件、服务外包、城市规划建设的融合发展,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化经济互动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奥帆中心、崂山风景区、少海新城、城市记忆老村巷、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灵山湾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品融入文化创意元素,推动演艺文化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提升青岛旅游文化档次。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完成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任务并全面推广,提高青岛3G网络水平。依托青岛高新区,建立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遵循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自然创造的理念,加强对城市重要节点、主要街区、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高水平规划建设好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中德生态园,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人文、自然环境相协调。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