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累计完成吞吐量14.5亿吨,年均递增13.5%。集装箱完成4945万标准箱,年均递增14%。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七,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九。 2010年全年吞吐量突破3.5亿吨,集装箱达到1200万标准箱,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铁矿石进口世界第一大港、原油进口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
五年来,青岛港闯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管理精细型、亲情和谐型的科学发展之路,打造了效益、战略、管理、创新、人才、民心、文化、政治八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十二五”高起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表示,“十二五”是青岛港实现基业长青、长盛不衰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青岛港将抓住和用好港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再造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 2015年港口实现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000万标准箱,建成集装卸、物流、产业三位一体、综合实力强大、功能配套、优势明显、具有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实现由世界大港向世界强港的转变。
提高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青岛港将充分发挥“四大港区”的综合优势,做大做强港口主干货种,确保港口吞吐量每年递增8%,集装箱每年递增10%。
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完成1320万标准箱,加快超越釜山港。
拓展国际中转,建设物流中心。推行大船公司战略,外贸重点培育5~10家过百万箱的船公司,提升国际中转。加密航班,每年新增航线30条、航班100班以上。内贸利用新港区码头优势,吸引、培育船公司,加密航线,打造南下北上的内贸中转基地。
打造矿石全新优势,2011年完成13170万吨。 “十二五”期间,矿石按流向进行布局,按董家口建设及配套铁路建设进度分阶段制定对策,着力发展矿石中转,抢揽周边港口矿石货源。推进矿石物流基地和临港工业基地建设。
以原油“五大基地”(产业炼化基地、中转基地、贸易基地、保税基地、储备基地)、建成全国第一个亿吨油港为目标,提升罐容、集疏运能力,推进周边资源整合。加快董家口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并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扩大保税罐数量,建设燃料油中转保税基地。吸引贸易商开展贸易、保税业务,打造覆盖亚太地区的国际中转贸易基地。加大与中船燃等合资合作力度,打造燃料油中转保税基地。
煤炭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完成2040万吨。“十二五”期间,青岛港将着力发展煤炭上水,实现煤炭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董家口20万吨煤炭码头建设和配套场地建设。先行建设上水码头,利用山东省内焦煤需求缺口扩大推动焦煤上水量。利用山东企业对煤炭的需求缺口,建设煤炭储备基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港区功能转型
“十二五”期间,青岛港将面向四大港区,以货物流向重新布局,确保四大港区功能互补、分工合理、组合发展,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构筑起港口竞争发展的崭新优势。
加快建设董家口港区,建成矿石、煤炭、原油为主的大宗散货集散基地;兼顾件杂货发展。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产业,成为青岛港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把前湾港区打造成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同时保持矿石、煤炭为主的散杂货适度发展。加快集装箱生产由前湾北岸向南岸适度转移,南北呼应,协调发展。内贸大船由老港区向新港区转移,着力开展内贸中转。在前湾港区新建两个5万吨级汽车专用码头,新增60万辆汽车吞吐能力。
在黄岛油港区着力建设油品、化工品的物流集散基地。青岛老港区实现绿色环保发展,重点发展粮食、化肥、钢材、铝锭、设备等件杂货、清洁货种以及袋装货,并加快推进国际客班轮、邮轮发展和滚装物流及关联产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加强与烟台、日照、威海等周边港口和邻近国家港口的联系与交流,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框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加强集团港机制造、港口施工、场站等产业的整合和合资合作,联手国内一流企业,推动集团关联产业走向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对港机制造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引进高端人才,提高竞争力。整合集团各类工程施工资源,发挥人才、技术、管理等规模优势,与国内一流的港口施工企业联合,提升施工资质,扩大施工范围,在巩固水工施工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工民建业务。
同时要做大做强港口医疗、教育事业。港湾学院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双轮驱动”,引入社会办学机制,与海内外高校联手,打造港航人才和港口员工培训创新基地。阜外医院要借助合资合作以及心脏中心大楼硬件条件,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打造关爱生命保障健康创新基地。
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十二五”期间,青岛港将依托港口资源,大力拓展港口物流供应链,实现从被动满足物流向主动参与物流转变,推进市场拓展,扩大货源腹地,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整合港口内部资源。围绕大服务、低成本的现代物流运行目标,对港内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业务协同,形成市场开发合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引进、积聚国际物流商、贸易商,并通过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的投放,促进合资合作,开展适度的多元化经营,推动港口内部及临港工业有关设施的合资建设。申请无船承运人资质,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国外业务。拓展喂给港,积极参与内陆无水港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国际采购、加工、配送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港口资源配置平台作用,建立以矿石、煤炭、原油、纸浆等大宗货源信息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以资源信息化建设促进贸易、拓展流量,吸引社会物流要素向港口积聚,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市场,实现港口功能转变。
在推进整车出口、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基础上,争取国家整车进口业务。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拓展食品、海产品等冷链物流。不断提升管理,积极培育化工品物流。同时针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不断拓展物流市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