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本文所要讲述的这八名大学生,还在广西柳州一家效益不好的工厂,拿着微薄的薪水,在流水线上做着小学毕业生都可以胜任的机械式工作。是就这样守着半死不活的单位熬下去,还是辞去公职,搏出一片人生的精彩?他们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毅然选择了后者。
如今,他们辞职后成立的雅维奶业公司已经拥有两家乳品厂、一个奶牛饲养基地和一家营销公司,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此外,该公司还解决了一个镇一百多名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
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宝贵的“团队精神”。因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个人英雄时代早已离他们远去,“孤胆英雄”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想法也落伍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创造辉煌的明天——
兄弟,我们每月凑300元钱,你大胆去闯
1992年9月,欧振宏从武汉市轻工技术学院食品专业毕业后,在广西柳州一家啤酒厂找到了工作。与他一同分配到该厂的还有吴敏、张体华、覃竹丘、郑博强、韦志生、颜辉和莫明规等七名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学生。八人分在同一间宿舍,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在啤酒厂,欧振宏先是干了一段时间的销售工作,然后就被调到车间的流水线上当工人。他每天重复着机械的流水线工作,不仅知识学无所用,而且工作也毫无创新的乐趣。更令他失望的是,啤酒厂的效益不好,常因无事可做而给工人“放长假”,自然他们每月的薪水也就少得可怜。
在百无聊赖的“假期”里,已有家室的工友们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翘首等待厂里的上岗通知。欧振宏等八名单身汉无处可去,只好窝在凌乱的工厂宿舍里一起回忆大学时代的理想和抱负。那时的他们意气风发,对未来的生活蓝图有着多少美好的设想啊!可在这家半死不活的企业里,他们空有豪情万丈,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为此,大家都觉得十分悲哀。
一天,欧振宏对其他七位室友说:“我们也算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难道非得在这个没啥前途的厂里天天等着上班,像妃子等待皇上的宠幸一样吗?”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其他七人的共鸣:“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棱角都要被磨平了!”
欧振宏趁机鼓动他们道:“与其这样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搏!干脆,我们辞职出去闯一闯!”此言一出,群情激奋,其他七人非常赞同欧振宏的意见,也纷纷嚷着要辞职。然而,辞职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八人的生计问题。为了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他们商量后决定,由欧振宏先辞职,等事情有了眉目之后,大家再一起辞职。在欧振宏这段探路的“真空”阶段,由另外七人每月共出300元“养”着他,时间从1997年5月起,直至欧振宏有了收入为止。
一切商量妥当后,欧振宏立马写了辞职报告。哪知,一石激起千层浪,欧振宏的“壮举”在厂里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工友们不无担心地问他:“你辞职之后去喝西北风啊?现在找工作这么难,下岗的人又多,有个单位已经不错了。”
欧振宏每每听到这些诘问,只是一笑了之。可他的“叛逆”也引起了家人的“公愤”——六旬老父气得大骂他身在福中不知福;母亲更是为儿子做的“蠢事”气得直哭。
面对来自亲友的重重阻力,欧振宏没有退却,他坚信自己背水一战、奋起一搏的选择并没有错。于是,1997年6月,他怀揣兄弟们蕴含热望的300元钱,在众人的议论声中义无反顾地下海了!
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欧振宏提议先开办一个乳制品加工厂。这虽然不算什么新鲜行业,但是在当时的柳州,还无人涉足。可是,让八名既无钱又无经验的大学生办乳品厂谈何容易?他们首先面临的就是场地问题。凭他们当时的经济能力,在市里根本就租不起厂房。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八个人依靠集体的智慧,很快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到郊区或农村去找场地!那里成本低一些。顿时,欧振宏想到了他的家乡——柳州市郊洛埠镇。那里可以用作奶牛饲料的农作物特别丰富。如果在这里饲养奶牛,建乳制品厂,不仅成本相对低廉,而且可以带动镇里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另外,该镇距柳州市只有15公里,交通还是挺便利的。于是,他们决定将创业的地点定在洛埠镇。
消息传出,欧振宏的家乡人都责怪他说:“人家读书都是为了跳出农门,你可好,反而又回农村养牛了……”欧振宏没有为自己辩解,他相信,只要自己把事业干成了,一切非议都会自动消失。
地点选好之后,一个更大的困难摆在了八人面前:资金从哪里来呢?他们商讨后,决定大家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然后再按照彼此付出的多少,给大家配以资金股或技术股。可这个方法还是行不通,毕竟,他们只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哪来那么多钱和技术呢?于是,他们决定动员当地的农民集资,大家一起来办乳制品加工厂!
确定了“作战”方案后,欧振宏不辞辛劳地跑到各家各户游说。然而,他面对的都是农民,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谨小慎微的村民们即使手头有点钱,也不敢轻易拿出来。一个农民说:“乳制品积压不得,如果没有销路,过两天就会变质,说不定到头来会血本无归的。”如此一来,很少有农民愿意为他们集资。
面对此情,八人紧急协商,最后达成了共识: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干脆先从自己家里人入手!于是,八人分头行动,开始游说自己的家人。
欧振宏的家人起先是最反对儿子下海的。为了能顺利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他特地收集了一大摞国内牛奶生产和销售的相关资料,耐心细致地给家人分析前景。在经过几天的“洗脑”之后,欧家人对奶业的发展前景有了初步认识,也对他的“事业”产生了兴趣。欧振宏的父亲对老伴说:“行!儿子做的是大事情,把咱们积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都掏给他吧!”欧振宏的母亲见丈夫开了口,也很痛快地答应了。随后,欧振宏的爷爷把自己准备买棺材的600元钱也捐了出来。接过家人带有体温的钱,欧振宏的眼圈红了……
有了欧振宏家人的支持,其他七人信心倍增,纷纷鼓励亲朋掏出多年的积蓄,集资兴办乳品生产厂。
妙啊!八个人的力量可以征服一切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资金和厂房基本上有了着落。可是,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牛从哪里来呢?有一天,欧振宏碰巧从《柳州日报》上看到了一篇介绍养牛大户朱有军的文章,便当即拿着这份报纸找到了朱有军及他的奶牛场。
经过几次接触,他了解到朱有军有多年的养牛经验和良好的技术,这进一步增强了欧振宏跟他合作的信心。在经过一番深谈后,他极力动员朱有军把他的奶牛迁到洛埠镇上去养,并与他们共同创建奶业公司。
在欧振宏的诚意打动下,朱有军专程来到洛埠镇实地考察一番后,终于同意把自己的35头奶牛都牵到洛埠来饲养。由此,八个人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为了扩大奶牛场规模,他们随后又从上海买回了50头奶牛。就这样,洛埠镇上第一个奶牛饲养场终于建成了!
这之后,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1998年3月,八人呕心沥血创办的雅维奶业公司注册成功了!正式开业那一天,八个好朋友聚在一起痛饮庆功酒。席间,大家喜极而泣。随后,吴敏、张体华、覃竹丘、郑博强、韦志生、颜辉和莫明规相继顶着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各种压力,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书。
为了将事业做大,八人勇敢地找到当地政府,请求给予支持。由于他们的创业已经粗具规模,当地政府便与镇上的信用社联系,利用社里的资金,把信用社原来的约1800平方米的停车场改建成加工厂,直接转租给他们,并且接通水电,让工厂得以迅速组织生产。随后,当地领导还召集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主开会,向他们宣传奶业生产的市场前景。这次会议效果非常明显,有很多的企业主入股“雅维奶业”公司。八人很快就筹集了30万元的建厂资金。
然而,这些钱还远远不够,甚至无法购买新设备。没办法,他们只得决定先买旧设备。于是,八人分头行动,到处联系旧设备。终于,柳州市糖果二厂答应将一批零散的旧设备卖给他们。八人喜不自胜。可是,由于购回的这些旧设备是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且因使用年限较长,设备图纸早已丢失。于是,在一无经验二无图纸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自己摸索着去搞通设备的原理及操作。尽管这八人当中,没有一个是学机械专业的,但是面对一大堆零散的旧设备,他们硬是凭着一股钻劲,熬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在1998年5月,将一套可以使用的设备组装了出来。
一个难题刚解决,新的困难又出现了:他们从未搞过乳品生产,再加上兄弟厂家都实行技术封锁,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去别的厂家参观学习,只好找来有关乳品生产的书本,按照上面有限的知识介绍,一次次地摸索实践。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1998年6月10日,凝聚着他们所有心血的第一瓶合格牛奶终于生产出来了!那一刻,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欧振宏哽咽着说:“咱们终于用最少的钱,办成了最大的事!”
产品生产出来了,销售问题又摆在了面前。那个时候,瓶装牛奶在其它大城市已经相当普及了,但在柳州,因此前没有生产瓶装牛奶的厂家,故很少有人喝过。“雅维奶业”作为柳州第一家生产瓶装牛奶的企业,刚开始销售时,确实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但慢慢地,很多市民嫌喝完牛奶后厂家还要回收奶瓶太麻烦,所以瓶装牛奶就极少有人问津了。这样,一天下来,几千瓶牛奶只能卖出一千多瓶。八人眼睁睁地看着剩下的牛奶隔天就要从冰库里拿出来倒掉,心疼得几乎要落泪。
等死不如找活路,必须尽快让公司走出困境!恰在此时,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一则介绍上海某乳业公司销售高招的文章,便马上活学活用,借鉴了该公司用得最多的一招——在用户门口挂一个精美的奶箱,直接把牛奶送到市民家门口,用户喝完牛奶后,只要把奶瓶放回奶箱中就可以了,从而省去了退瓶的麻烦。
八人马上把这种方法付诸实践,果然行之有效。不久,订购牛奶的顾客便多了起来。
为了多销售出去几瓶牛奶,八人还经常往街头巷尾有冰柜的地方跑,求那些零售摊点帮助销售。刚开始时,摊点老板找出各种理由给予拒绝。他们只得向摊点老板承诺:牛奶如果卖不出去,他们一分钱不要,并且再跑一趟拿走!听他们这么说,摊点老板这才勉强点头答应。这个办法果然生效,在他们的努力下,牛奶的销售开始直线上升。摊点老板们见他们的牛奶销路不错,也开始主动打电话联系要他们送货。这时候,哪怕摊点老板只要三五瓶,欧振宏等人也会赶紧给人家送过去,生怕跑了生意。
团结!让孤独英雄见鬼去吧
八人的辛苦打拼终于有了回报——柳州人已逐渐认可了雅维公司生产的瓶装牛奶,有的市民甚至已离不开他们的牛奶了。到了1999年,雅维公司的牛奶年产量突破了300万瓶,市场甚至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保证牛奶的产量,欧振宏等人一直没有停止到各地选购上好奶牛的业务。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洛埠镇的奶牛就由公司创建之初的几十头,发展到五百余头了;因为公司里的饲养员不足,他们还雇了周边鹿寨的农民帮忙养了500余头奶牛。
这么多牛,如果有个闪失怎么办?于是,欧振宏又招来了四名柳州市畜牧兽医学校的毕业生。有了这些人才,他就在基地内设立教学点,让这四名新来的大学生在教学点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奶牛饲养员的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雅维奶业公司如火如荼的发展,慢慢吸引了洛埠镇农民的目光。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初他们嗤之以鼻的乳制品产业会让这八个弱不禁风、没有一点经验的大学生经营得如此之好。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投入到雅维奶业公司的发展之中。
欧振宏等人信心大增。2001年下半年,他们瞅准机会,准备创建第二乳制品加工基地。这一次,由于有了洛埠镇农民的支持,110万元的创建资金,竟只花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集资到位了。这110万元资金,全是村民主动拿出来的。大家踊跃掏钱的情景让欧振宏感动不已:“这下,我们的队伍就更团结,更壮大了。我们现在做的不仅仅是八个大学生的事业,而是包括镇上所有村民的事业啊!我们决不能辜负广大父老乡亲的厚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欧振宏等人的倾心打造下,到2002年,雅维乳业公司相继拥有了乳品一厂、乳品二厂、奶牛饲养基地和营销公司等四个部门,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当年完成年产值500万元,上交利税30万元,成了洛埠镇第一大企业。
可就在这时,新的矛盾出现了:有好事者开始在八位创业者的背后怂恿:“你们的事业越做越大,赚了这么多的钱,怎么分呢?亲兄弟,明算账,你们不如散了伙,各干各的算了……”
这样说的人多了,就不由得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可是,他们在各自心里一盘算,便放弃了这种打算。因为他们八人之所以有今天,并非各人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因为集体的力量。假如分开去干,力量必定会被削弱,有些事情可能这个人擅长,另外的人就不见得擅长,到时候自然还得找兄弟们帮忙,这跟不分家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么一想,他们进一步加强了发挥集体优势的信念。
为了避免“合伙生意”以后出现矛盾,八人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八人的股份。
这样一来,公司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八人也真正甩掉了心理包袱,大家想的就不再是自己能赚多少钱了,而是如何让公司日益壮大。因为大河有水小河满,公司壮大了,自己的那份肯定少不了。于是,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销售上。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内,公司自行研制生产了各种酸、甜和纯牛奶达29种之多。这些产品一上市,销路就非常好,利润也直线上升。现在,雅维公司的收入已占洛埠镇财政总收入的70%,并解决了当地100多人的就业问题。
面对蒸蒸日上的事业,欧振宏并不满足。他表示,要将自己公司的产品打到南宁、桂林和北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去;同时,要改变公司产品的单一性,发展其它农副产品,提高“雅维”品牌的知名度,让全世界都知道“雅维”!这是八名创业者共同的理想,也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