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省、区、市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可以建设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平台在管理中心规定的框架和标准上,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向社会提供物流信息服务。这些应用包括信息发布、SAAS平台、货物跟踪、信用、运输交易、行业监管、统计分析等。区域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服务器实现与其他平台以及通用软件的互联互通。
物流通用软件:是物流软件开发商在系统框架和标准下为物流企业提供的普通运输、集装箱、物流基地、仓储、货代、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等企业应用软件。通用软件经过简单配置即可直接使用,不需要做个性化改造,通用软件通过数据交换服务器实现和区域平台及供应链上企业数据互联互通。
总的来说,“系统”是以推广通用物流管理软件为切入,以实现物流链信息数据交换为核心,扶持整合物流信息运营商为手段,提升物流行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标准化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行业系统工程。
政府推广通用软件,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扶上马、送一程”,然后交还给企业或行业协会;通过扶持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商,为行业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而不会陷入车货交易等市场行为中。政府重点花钱是建好并管理数据交换管理中心和交换服务器软件。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系统的建设来提出标准、推广标准、同时通过管理中心来管理标准。
三、平台五年规划及建成项目
1、平台五年规划
在未来5年里,“系统”具体建设内容为“1+20+30+50”。计划在“十二五”末建成1个数据交换管理中心;推出普通运输、集装箱、物流基地等20个物流通用软件,供企业免费使用;在全国部署30个物流数据交换服务器,为行业提供免费的物流业务数据交换。同时基于上述框架和标准,扶持50家区域物流公共信息运营商,为行业提供信息发布、货物跟踪、车货交易、信用管理等物流公共信息服务。
2、建成项目
截至目前,已建成的运行的项目可以概括为“1+2+3+6”,即建成系统管理中心一期,上线1号和2号两个数据交换中心,推广通用网站、小件快运和普通运输三个物流通用软件、与浙江电子口岸EDI系统,宁波电子口岸EDI系统、宁波第四方物流平台、义乌国际集装箱双重系统、浙江传化物流基础系统和浙江顺丰速运系统六个外系统对接。
四、平台建设的发展历程
1、2004年,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开始搭建货运物流信息系统,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对我国已经存在的各类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综合利弊,并借鉴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交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2、2007年,在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确定为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现代交通建设的战略目标。浙江省交通部门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物流”战略部署进行了深入贯彻落实。抓住这个契机,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果断做出决定,调整货运信息系统,建设一个以提升国内物流企业和行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物流信息系统。
3、2007年底,通用网站正式上线;2008年7月,小件快运通用软件上线;8月,I号数据交换服务器正式运行;10月,普通运输通用软件上线;10月同期浙江省运管局成立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系统建设指挥部和系统运维管理中心(浙江物流电子枢纽),并委托杭州市运管局牵头组建建设指挥部和建设期间的浙江物流电子枢纽。
4、2009年7月,浙、沪、苏、鲁、黑、皖、福、青、川、蒙、宁等十一省(市、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人在杭州签署《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协议》,共同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9月,赣、鄂、湘、吉五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加入共建协议,共建成员增至十六个,平台领导小组和中国电信集团在杭州签署信息化合作协议。同期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浙江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牵头、国内知名物流信息化服务商组成的“物流信息化共建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
5、2009年12月,浙江成为全国交通物流发展试验先行区,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约,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列入在实现浙江大物流建设战略过程中的试点示范项目。
“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上,国内外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可以参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看准了方向,就算摔几跤,也算是成功的,至少为行业积累了经验。”浙江省运管局张平平局长如是说。六年摸索与坚持锻造了现在的L1000,六年里有成功也有徘徊,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平台的建设是引领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尝试,也是引领国内物流业实现跨越式赶超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