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频道 >> 要闻 >> 正文

要闻

  • “暴风雪”之中再看外贸出口

    www.jctrans.com 2008-12-23 11:04:00 解放日报

  •   从美国华尔街奔袭而来的金融危机“暴风雪”,已使太平洋西岸的上海人深感刺骨寒意。上海海关和市商务委发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1月,申城外贸进出口242.96亿美元,同比下降11.18%,而上月全国外贸进出口降幅为9%;其中,当月出口142.03亿美元,同比下降1.06%,比同月全国2.2%的降幅稍稍好些。然而仅仅在一个月前的10月份,上海外贸进出口还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增长19%。这就是说,11月申城外贸进出口与10月的环比下降25.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环比下降20.06个百分点。如此大幅“跳水”,在上海外贸发展史上非常罕见。 

      就表象而言,外贸出口下降似乎骤然发生,但事实上,这一现象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上海外贸出口骤跌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客观规律不能回避

      1978年,上海外贸进出口只有区区30.25亿美元,其中出口28.92亿美元。而到2007年,申城外贸进出口已迅速攀升至2829.7亿美元,其中出口1439.3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92.5倍和46.6倍。 

      开发型经济尤其是外贸出口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体现出党中央在30年前作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发展开发型经济、发展外贸出口是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国际产业分工规律的。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商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将经济发展重点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如同大海浪潮,不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客观规律。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调整,既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那么面对机遇,是放弃、观望还是紧抓不放,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一个考验。好在上海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乘势而上,外贸出口节节攀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上升,国际上对我国出口的指责和贸易摩擦渐渐多了起来。在国内,一些人也开始对支持和发展外贸出口持怀疑态度。然而,如果我们看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走过的路,便会发觉这种怀疑根本站不住脚。当年,日本、“四小龙”不正是顺应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浪潮,全力发展外贸出口,经济和人均收入才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肩的吗?1993年春节,邓小平同志在上海指出:“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如今,历史性的难得机遇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我们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加快出口步伐呢? 

      产业升级循序渐进

      8亿件衬衫换回一架空客飞机,这是近年来流传甚广的一个事例。如果因此激励国人发奋图强,加快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步伐,倒是一件好事。但一些人却因此指责我国外贸出口产业能级低下、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应迅速淘汰落后出口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商品和附加值高的商品出口。 

      谁不想马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呢?但是出口产业、出口商品升级,就像吃饭一样,得一口一口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盲目冒进必将吃亏。事实上,如果以历史眼光审视我国外贸出口,就会发现30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上海为例,1978年本市轻纺产品、农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市出口的56.6%和31.2%,而机电仪化产品仅占12.2%。2002年,上海纺织服装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跌至23.58%,而机电产品升至52.51%。而今年1月至11月,申城纺织服装出口只占全市出口比重的9.69%,而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全市出口的70.07%。

      尽管有如此大的进展,但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不能轻言放弃纺织服装、鞋子、箱包、小五金、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这是因为我国至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还排在全球100名之后,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这些情况将在我国存在较长一段时间。

      本月13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可能还要做30年衬衫,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他认为,由于中国仍然有几亿人是农民,这种国情决定我国出口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外贸出口结构调整需循序渐进。

      有人算过一本账,我国平均每出口1亿美元,可直接带动8000人至1万人就业。目前,我国因外贸出口直接带动的就业人口超过1亿,其中仅纺织服装就达2000万人。从上海来说,上世纪90年代实行产业转移,150万工厂工人下岗,但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以出口为龙头的外贸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不仅吸纳了大批产业转移出来的上海人,而且带动了各地经济发展和就业。1996年年底,不包括外资企业,上海只有外贸企业292家,而去年年底已超过3.2万家;从业人员从昔日不足2万人,增至如今的20万人。

      政策稳定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30年,上海外贸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1月至11月,申城外贸进出口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增长3.92倍,其中外贸出口猛增4.68倍。探索其中的奥秘,重要原因之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并实施对外贸出口的长期扶持政策,如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制,所有企业包括自然人均可从事外贸进出口;稳定汇率;给予多数商品出口退税率,等等。

      然而,自三年多前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由于外贸顺差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增多,20多年来我国一贯鼓励扶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数次降低出口退税率、对一些传统商品征收出口关税、银行贷款收紧等,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人民币持续升值(至今已累计升值超过17%)、劳动力成本增加、能源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环保成本上扬等,多数外贸企业出口日渐艰难。

      为什么前些年外贸出口比较顺利,而如今步履艰难?个中原因很多,当然我们无法阻止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我们可以也完全能够做到保持鼓励扶持外贸出口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今年8月份以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外贸出口增长,如两次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并正酝酿取消对一些非“两高一资”钢材等商品的出口征税。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外贸出口政策已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即从不鼓励扶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转为恢复支持出口。

      保持外贸出口政策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并不是中国的独创。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不鼓励扶持外贸出口的,即便是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弱的美国,同样鼓励扶持出口。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国际上有人批评指责,而对我国鼓励外贸出口政策产生怀疑。当然,鼓励出口并非限制进口,对国外商品和技术我们是欢迎的。此外,鼓励扶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并不表明我们反对出口产业升级。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前不久访问北京时说,中国目前难以转变依赖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中国不需要改变发展模式,世界也不需要改变其管理结构。日本曾经用50年时间来改变以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对于中国来说改变就更为困难了。我们当然要下大力促进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