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市场在西边,运输钢材的港口却在东边,运输成本白浪费;钢材经营户规模偏小,无法做到从钢厂直接进货,推升进货成本,让销售利润越发微薄……在新形势下,曾经是温州最为辉煌的行业之一的金属行业,如今成为比较挣扎的行业。但随着经营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经营户抱团意识的增强,金属行业前景看好。如业内资深人士所说,金属材料行业涉及道路建设、城镇化改造等很多领域,金属需求至少在未来10年内将保持强劲。只要金属材料企业做足营销和深加工文章,金属行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打造流通交易新平台
“第一期征地193亩土地,预计年内开工,已经有200多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说到金属行业未来的仓储物流园区项目,温州市金属行业协会会长、温州市金属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会昌满怀憧憬。这是该行业迎来大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
温州金属行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家金属企业,年销售总额约150亿元,上交税金逾2亿元。该行业曾经是温州最为赚钱的行业之一。但仓储物流一直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温州六虹桥钢材市场一位经营户反映:“温州的钢材销售公司80%靠海运,20%靠铁路。港口在东边,交易市场在西边,交通运输的不便显而易见。一般一船装载钢材3000多吨,一辆车满载10吨左右,来回一趟需要300多车次。从温州的东边运到市场所在地西边,不但提高了成本,还损坏了道路,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基础设施的不合理布局,让不少企业远走高飞。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已有上百家企业搬到上海。“外迁并非是好的解决办法,他们更需要立足温州,在创新中求发展。”叶会昌说,改善仓储物流条件,打造现代物流“航母”,才是谋求行业发展的最佳之选。
2010年,为温州金属流通企业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网络化服务的仓储物流园区获批建设,园区选址在温州市龙湾区南翔大道,紧挨龙湾万吨码头,建设项目预计占地618亩。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超450亿元,有望成为浙闽地区最大的多功能现代物流“航母”。
叶会昌说,看到温州正在打造集仓储和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后,不少外迁企业很想回迁扎根本土。
抱团打造贸易航母
近年来,温州金属企业遭遇的困境日益凸显。对上游钢厂缺少话语权,对下游客户靠薄利多销。
“以冷轧板为例,我们每卖出一吨,利润只有几十元。”温州康意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专门经营本钢生产的冷轧板,一名周姓经理向记者描述当下的共同困境:原材料价格波动大,运输不便,市场局限于浙南闽北,金属行业利润不断缩水。目前,温州的钢材行业基本上以靠薄利多销为主。
叶会昌认为,“虽然温州金属行业年销售额庞大,但由于金属企业深加工还没有起步,所以大多还停留在以销售型、配套型为主的层面上,难以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大型钢企往往只和经销规模上百万吨、资金信誉度好的一级代理商合作,而中小钢贸企业则拿不到货或者只能从代理商手上拿些货,赢利空间十分有限。受困于产业“低、小、弱”,温州钢铁企业在采购在定价权上处于“挨打”的弱势地位。如何走出一条行业优化整合之路,成为众多金属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在叶会昌的牵头下,2009年11月,金属行业优化整合70家龙头骨干企业,自愿出资2.8亿元组建温州市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并规划总投资近6.6亿元,建设温州金属总部大厦。
“通过筹建新公司寻求合作发展,不仅能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也使企业共同增强抗风险能力。”叶会昌说,温州金属行业以经营螺纹钢、高速线材等建筑用材为主,新成立的公司将打破传统单一的采购模式,从钢厂博得低价集中采购权,继而再分给每家企业进行销售,增强温州金属行业的话语权。
金属协会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各企业的经营目标各异,统购分销一度停滞,但抱团抵御风险、共同拓市场的意识开始被习惯单打独斗的企业所接受。(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