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一场强烈地震令尼泊尔陷入一片混乱。虽然经过多方救援,但目前灾区的情况并不乐观。此外,季风雨季的即将到来也让尼泊尔灾区难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不牢靠的简易帐篷和不充足的救援物资实在难以抵抗恶劣的气候。
英国《卫报》25日刊文,详细描述了距离加德满都半小时车程的查帕古阿村在强震灾难一个月后的凄凉景象。虽然许多房子在地震中并未倒塌,但经过多次余震的反复冲击,这些房屋破损严重,根本无法居住,房屋主人甚至不敢再进门。由于缺乏永久性庇护所,这里的200名村民只能在广场上临时扎帐篷居住,吃饭睡觉都在一起。男人在废墟中搜寻躲避的住所,妇女用手头可用的东西给家人做饭,孩子只能在震后非政府组织设置的“儿童安全区”内活动玩耍。
查帕古阿村的临时庇护棚户区在尼泊尔属于建设管理较好的。虽然强震带来满目疮痍和精神创伤,但当地将民众团结在一起。由于管理比较到位,女性在这里不用担心遭到性侵,孩子也不会担心人贩子。不过,有媒体认为,查帕古阿村在震后的尼泊尔属于特例,其他许多地方的状况要糟得多。英国《卫报》记者乘坐直升机飞过受灾最严重的中部新图巴尔恰克区,看到许多地方震后临时搭建的窝棚状况堪忧,难以满足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新图巴尔恰克区的中心镇乔塔拉的景象与战区无异。当地官员称,这里95%的家庭房屋在地震中被摧毁,卫生设施和政府建筑已荡然无存。至于这里的许多乡村地区,现在要步行走5天才能进入。
国际救援组织5月下旬的最新救灾情况总结显示,目前尼泊尔境内许多地区存在潜在泥石流灾害风险,进而会导致道路堵塞、影响救援物资运输。让救援物资进入偏远乡村仍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不久季风季节开始后,不排除某些受灾地区与外界联系彻底断绝的可能。
此外,国际救援人员也在抱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抵达尼泊尔的救援物资通关又回到灾前的缓慢水平。不过好消息是,受灾地区现在已经建起第一个前线卫星枢纽站,而且还有3个正在建设之中,这将大幅改善救灾工作的沟通协调,提高救灾效率。此外,直升机对偏远地区路况的勘察也在积极进展之中,有助于明确“最后一公里”救灾物资的运输需求。
美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聚焦几周之后即将到来的季风季节。“拯救儿童组织”发言人对美国广播公司表示,季风季节来临后,许多地区将遭遇严寒,有的地方甚至会下雪。联合国呼吁国际援助方抓住救灾的机遇窗口,在季风来临之前积极开展工作,把救援物资运到灾民手中。目前向偏远地区运送救灾物资的工具既包括现代化的直升机,也包括毛驴等畜力。素有坚毅勤劳名声的当地夏尔巴人在救灾物资运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尼泊尔于4月25日遭遇里氏7.8级强震,在众多余震中5月12日又遭遇第二次强震。地震灾害共造成超过8600人遇难,50多万建筑被毁坏。
记者 杜宇 李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