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为2015年的中韩贸易讨个“好彩头”,中国农历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25日),好消息就不期而至。当日,中韩双方完成两国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十年磨一剑”。自十余年前中韩自贸区概念提出后,两国政商学界反应积极。2012年两国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后,在两国高层的积极推动下,谈判进程更是一路凯歌高奏,其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成为了两国经贸合作加速发展的生动注脚。
具体而言,在谈判的进程中,由于两国各自敏感领域的存在,谈判多次遭遇“绊脚石”。重压之下,双方谈判团队一度重申“不会为速度而牺牲质量”。但在双方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下,尤其是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韩及当年11月北京APEC峰会期间中韩领导人的会晤,为谈判进程注入了动力和“底气”。
中韩自贸区之所以受到如此“高规格”待遇,乃是因为自贸区的建立,有望为两国经济注入强大推力。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预测,自贸区协定生效5年内,韩国GDP有望因此最高提升1.25%。而中国GDP规模已达到了韩国的7倍,因此能够承受韩国商品的大规模进入,除中国消费者受益外,也为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开辟了新市场。
有鉴于此,两国政府均为谈判的推进作出了极大的努力。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双方还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立足于东北亚地区,中韩自贸区还将对正在“慢跑”的中日韩自贸区形成强大的刺激(这一点已在2012年得以印证。彼时,中韩自贸区谈判率先启动,这一消息刺激了日本舆论,促使该国政府在当年晚些时候加入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可以预期,一旦中韩自贸区的红利显现,东北亚的经济格局料将发生新的变化,长远看还可能对地缘形势产生影响。
立足于整个亚太地区,中韩自贸区有望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多个区域贸易安排并行推进的现状下,亚太贸易正站在“十字路口”,而中韩自贸区以其“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谈判结果,为该地区贸易安排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
2014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立亚太自贸区(FTAAP)的倡议,这一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贸易框架倡议,受到了区域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该倡议提出后中国在该地区达成的首个自贸区协定,中韩自贸协定承载着创立FTAAP的“试验田”的期望。亚太贸易新征程的开启,或始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