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河南省人类精子库发布2014年年度报告,这也是该精子库自成立以来首次发布年度报告。该报告对我省近五年来的捐精状况进行了分析,去年,我省有724位爱心人捐出了精子,帮他人圆了“宝宝梦”。
数字
五年来,意愿捐精人数增12倍
昨天上午10点,在河南省人类精子库接待室,工作人员胡耀龙刚刚送走一个前来咨询捐精的志愿者,随后,又有3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自从2006年河南省人类精子库成立并开始试运行后,胡耀龙便在此工作,他见证了精子库的冷清与热闹。“现在平均每天能接待一二十人。”胡耀龙说,在五年前,一天也就是一两个。
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河南省人类精子库参加初筛的人是408人,2011年,这个数字有所增加,变成981人,2012年又出现小幅下滑,仅为751人。但是2013年开始,这个数字大幅增加,2013年为3258人,2014年则为5446人。
“2014年跟2010年比,增加了12倍多。”该精子库主任李玉山说,这和近几年宣传力度加大以及老百姓逐渐接受有很大关系。
遗憾
捐精合格率连续三年下降
想捐精的人逐渐增加,但是,近五年来,捐精合格率却在缓慢下降。
报告显示:2010年,捐精合格率为24.32%,2011年为23.75%,之后连续三年下降,到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0.51%。
“合格率下降,一方面和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和社会捐赠者的人数逐渐增加有关。”李玉山介绍,前几年,捐精人中,主力一直是大学生,大概占到80%到90%,而到去年,来自社会上的爱心人明显增加:2014年,初筛人群中,大学生占62.30%;社会爱心人士则占到了37.70%。
但从近五年的情况看,大学生的捐精合格率较高,一般为三成左右,但上班族因精子质量差等原因,合格率一直徘徊在一成左右,“以2014年为例,大学生合格率为29.14%;社会爱心人士为11.88%”。在李玉山看来,社会爱心人士的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平均捐精合格率。
捐精者中大学生是“主力军”
来自河南省人类精子库的统计显示,去年一年,共有724位爱心人真正实现了捐精,其中,大学生群体依然占大头,为277人。而在社会爱心人中,教师则占到第一,为197人,其次为公务员,136人。
“这可能与教师这个群体比其他群体更能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有关系。”李玉山
介绍,除此以外,教师这个职业也是社会人士中捐精合格率最高的,合格率为19.22%,“或许教师们作息规律,不良嗜好较少”。
一名职业是中专老师的捐精志愿者认为,捐精和捐血一样,都是献爱心。但记者了解到,也有一部分志愿者捐精的最初动机是因为有几千元补贴。
补助
今年捐精补贴增加到近6000元
“目前整个补贴约为5000元,马上会再涨600元。”李玉山解释说,这5000元主要是交通补、营养补、误工费等补助。
“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进行初步检查时,每次给予交通补助50元;合格者,每次给予交通及误工费200元;完成整个程序,并通过半年后的HIV筛查时,给予爱心奖励1500元。”李玉山说,合格者一般需要捐献10~15次。按照15次计算,交通及误工补助共计3000元,加上半年后的爱心奖励1500元,是4500元,而加上前期的捐献商谈和初检交通补助,约为5000元。
据了解,给捐精者一定的补助,从最开始就有。最开始约为4000元,后来提高到5000元。而近期,这个补助将增加到5600元。
除了这些补助外,河南省人类精子库将为捐精者免费保存30年精液样本。“自行保存精液样本需先缴纳冷冻费900元,此后每年的保存费用为2640元,若保存30年,总花费约8万元。”李玉山说,为了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捐精行列,该中心将免费为捐精者保存一份精液,免费保存时间为30年。
“万一捐精者日后因意外失去生育能力,可免费从精子库中取走之前保存的这些精液。”在李玉山看来,捐精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算是为自己投了一份“人身意外生育保险”。
捐精者条件有啥?
年龄在22岁至45周岁、身高不低于1.70米、中专以上学历,而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遗传病和遗传病家族史。
会不会产生近亲结婚?
按照国家规定,每位志愿者一生中只能捐献一次,每一名捐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使5名妇女受孕。捐献者会录下指纹存档,避免多次捐献。
“种子”的矛盾
一方面是精子合格率下降,而另一方面,不孕不育的人群却在大幅增加。
○有关数据显示:从1981年至1996年,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精子活动率和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分别下降了10.4%和8.4%。
○另一组数据显示,20年来,我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20岁到40岁之间)的比例,已由3%增加到12.5%,人数超过4000万,相当于每10对育龄夫妇中,就有一对不能正常生育。据此推算,河南不孕症患者预计有260多万,其中三成以上需助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