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时间9日,位于澳大利亚珀斯的搜寻MH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确认,已在南印度洋搜寻海域北区探测到4次与失联客机黑匣子特征相符的脉冲信号。
然而,据信由美军提供、能在水下利用声呐、摄像机探测的“蓝鳍金枪鱼”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依然“按兵不动”,引发不少疑问。
为何不立即入海探测
既然声波定位仪探测到信号,为何不立即放“蓝鳍金枪鱼”入海探测?
前美国运输部督察长玛丽·夏沃解释说,探测到脉冲信号的位置不等同于信号源所在位置。在同一平面上,信号源可能位于探测点方圆约8000米内的任何一点,更何况这一信号从至少4000米的深海发出。因此,探测到脉冲信号不意味着就定位了黑匣子。
能否与声波定位仪同搜
能否让“蓝鳍金枪鱼”和声波定位仪同时搜寻?
美军提供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蓝鳍金枪鱼”均部署在“海洋之盾”号上。在同一片水域中,两个利用声波探测的仪器会相互干扰,因而不能同时使用。
实际上,声波定位仪与信号源一个在水面,一个在深海,这数千米距离中的任何环境变化都可能导致信号丢失。即便一条鱼游过,也可能给信号探测带来干扰。
因此,为避免海水涌动对信号探测造成影响,澳方已开始限制与“海洋之盾”号在同一片水域内搜寻的舰船与飞机数量。
为何不代替声波定位仪
既然不能同时使用,为何不用“蓝鳍金枪鱼”代替声波定位仪搜寻?
印度尼西亚独立航空分析师格里·苏亚特曼解释说,“蓝鳍金枪鱼”的搜寻原理是依靠声呐设备在海底扫描,但一整天只能搜寻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搜寻一平方公里可能需要一个月。而根据澳方公布的数据,尽管搜寻海域面积最近几天显著缩小,9日搜寻面积仍有大约7.5万平方公里。
联合协调中心负责人安格斯·休斯敦指出,同一时间内,声波定位仪的搜寻面积相当于“蓝鳍金枪鱼”的6倍,“如果我们现在下潜,展开目视搜寻,那要花很多很多天,因为扫描海底是件非常缓慢、非常艰苦的工作。”
“ 海洋之盾 号划定的(信号)区域越精确,水下航行器之后的搜寻越容易。”休斯敦说。
到底何时才能下水
声波定位仪还能用多久?换言之,“蓝鳍金枪鱼”何时能下水?
澳方暂时没有给出“蓝鳍金枪鱼”的下水时间,称待黑匣子彻底停止发射信号后,才会动用“蓝鳍金枪鱼”。
实际上,黑匣子信号发射器的电量7日已达到设计寿命,理论上至多再维持15天。休斯敦承认,与5日探测到的两次信号相比,8日探测到的信号“更微弱”,一种可能是因为探测点离信号源更远,另一种可能是电量正在枯竭。
究竟有多大能耐
“蓝鳍金枪鱼”究竟有多大能耐?
“蓝鳍金枪鱼”的全称是“蓝鳍金枪鱼—21型自主式水下航行器”,长493厘米,最大下潜深度4500米。这意味着,信号源所在位置可能接近这款航行器的极限。
休斯敦确认,“蓝鳍金枪鱼”能够利用旁侧声呐和摄像机下潜搜寻,但一次只能装配一种设备。通常情况下,它首先使用声呐探测,发现可疑目标后回升至水面,改装上摄像机后再次下潜,为搜寻人员提供水下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