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地陷频发“坑人”事故多 严控质量防地陷

www.jctrans.com 2013-7-23 15:07:00 中国网

导读:近年来,有关城市地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忧虑。道路灾害预警探测车的出现,牵动着市民的敏感神经,也让人们看到了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诚意与希望。

  “福州开始对城市道路做‘B超’了!”本月初,一辆载着“道路灾害预警雷达系统”的探测车登陆福州,对福州全市道路下的管线、塌陷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测。

  近年来,有关城市地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忧虑。道路灾害预警探测车的出现,牵动着市民的敏感神经,也让人们看到了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诚意与希望。

  地陷频发令人忧

  2009年末,随着好莱坞著名灾难电影《2012》的热映,地陷首次为公众所熟知。然而短短4年间,这一特殊的地理灾害却迅速从银幕频频闯入城市生活,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一个部分。

  18日,记者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福州地陷”关键词,相关新闻令人触目惊心。搜索结果显示,仅今年以来,在福州市区内,经网络披露的相关地陷新闻就有4起,且均发生在东大路、铜盘路等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上。

  而且,地陷频发并非福州独有的现象。今年6月,厦门一则《厦门4天3起地陷》的新闻更是引来公众广泛热议。新闻显示,2013年5月31日至6月1日期间,厦门市区内先后发生3起地陷事故,造成2辆汽车受损,1人轻微磕伤。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显示,全国发生地陷现象的城市已不在少数。

  频频发生的地陷事故,引来公众强烈担忧。在知名网络论坛19楼福州家园上,网友“v001”连声发问,引起各种反响:“必须的”、“买保险”……甚至有网友戏称“每晚都穿着运动鞋睡觉”。

  城市地陷谁是元凶

  过去很少发生的地陷,如今为什么在城市中频频“现身”?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我国不少地陷发生的地点各不相同,然而相关部门在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却高度相似:管网破裂或者路面渗水掏空路基,车辆碾压后导致路面塌陷。

  比如,厦门4天内连续发生3起地陷事故后,厦门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表示,3起地陷均是地下排污管道或雨水管道损坏后,冲刷掏空路基,再加上车辆日积月累对其“施压”,导致路面下陷。

  此外,道路附近建设项目施工方法不尽科学也往往是造成地陷的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表示,不少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带来地下水过量流失从而导致路面沉降。

  虽然,官方的权威解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消除了市民心中的恐慌和疑惑,但更多市民还是希望政府能够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不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关心的是,万一地陷发生了,谁对我们负责?”市民黄先生说,“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光找原因,应该拿出办法,防止此类灾害再次发生。”

  严控质量防地陷

  “地陷,看似天灾,实为人祸。”福州市一位从日本留学归来专门负责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现场监督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工程质量不过关、验收过程敷衍了事、后期问责措施未跟进才是造成当前地陷灾害的最主要原因。

  这位工程师表示:“地陷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地下管道质量较差,管与管之间的连接处精度不准便会造成渗水、漏水。水一旦进入周边的泥土中,就会使得泥土疏松,造成沙土流失,最终导致地下中空,一旦受到重力碾压便可能造成塌陷。”

  “在一些建设项目中,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要么偷工,要么减料。”这位工程师介绍说,比如,地下排水箱涵周围本应用沙填埋,遇水便不易流失,但因为耗资巨大,因此不少问题工程都采取以土代沙的办法,这为日后的塌陷埋下了隐患。如果加之水泥管质量也无法确保,就会进一步加剧地陷灾害发生的几率和严重性。

  如何才能有效杜绝因为施工质量低下导致的地陷隐患?专家建议,当务之急在于严格管控地下工程质量。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建设领域严格执行“安全事故三不放过”原则―― 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的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的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防范措施的不放过。“如果我们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原则,隐患就不会轻易出现,地陷就不会频频发生。”这位工程师表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