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信访室正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兼副主任张少龙今日表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杜绝一切“拦卡堵截”上访群众的错误做法,严禁到来访接待场所和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群众(5月7日《中国新闻网》)。
一说到地方社会稳定,很多人喜欢用量化的进京到省上访人数不断减少来说明;一谈及上访户,很多地方政府官员更是摇头叹息、苦不堪言!5月7日中纪委官员张少龙一句,“严禁到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群众!”着实让不少人疑惑了,“何时上访人也摇身一变成"良民"了,还要热情接待?”
不禁要问,谁又规定了“访民”并非“良民”?众多地方官员之所以会谈“访民”色变,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敢于来上访,如果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必然会到上级上访,那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官员在各种考核中必会受此“牵连”。但是,请不要忘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群众来上访,必然是遇到问题了,不会无故“找茬”,你作为公务人员,你不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反担忧怕受“牵连”,如此,你怎能热情接待“访民”,又如何能帮助他们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如何变“访民”为“良民”?其实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政府本身?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妥善协调解决,不仅能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提升党政形象,密切党群关系,更能在不断的协调解决问题中,听取群众意见,积累服务群众的经验,如此,“访民”与“良民”无异矣!
“"访民"="良民"”工程需要政府本身,更需要公众在行使举报权时自觉遵守相关信访秩序和法律法规:不越级举报;不干扰办公秩序;不多头反映;不捏造事实;不诬告他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保障群众上访渠道,使群众在上访中切实发挥“良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