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16时40分,荔湾区康王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临街商铺发生塌陷,面积约100平方米,深10多米。据了解,事故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截至发稿,险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监测数据显示现场情况稳定。
接报后,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市长陈建华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科学处置,减少损失,确保安全;常务副市长陈如桂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地铁公司等单位和荔湾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
陈如桂察看事故现场后,召开市区有关单位负责人现场会议,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明确要求荔湾区政府做好周边群众疏散和安抚工作,负责做好应急保障;市公安消防局对事故地点周边进行生命探测,指导地铁总公司做好事故安全处置,排查隐患,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市建委立即组织专家分析原因,提出抢险工程方案。市自来水、煤气、电力等单位立即采取措施排查处置事发现场周边水、电、气的安全隐患;地铁总公司负责加强现场管理,落实人力、设备等应急准备,按专家意见回填排险。市交警做好交通组织动态调整、交通信息发布和引导工作;市交委做好相应的公交服务支持;市应急办做好新闻发布,向社会公布实情。
据了解,昨日16时20分,事发地位于广州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工地旁,正在组织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及时发现施工地段地层发生地质异常,立即停止施工,及时疏散施工人员,同时加强地表监测和巡视,16时40分发现地面沉降加大,紧急疏散周边居民,目前有2栋六间商铺坍塌,无人员伤亡。该路段部分交通受到影响,市有关部门和荔湾区政府正按照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全面开展处置工作。
直击
“漏斗”状大坑昨晚发生二次塌陷
事故发生后,南方日报记者尾随广州地铁一名赶来支援执勤的安保人员,突破三层防守,进入到事发地点最前沿。事故现场,地面上的房屋已完全陷入坑中,只有一些粗壮的大梁搭在坑边。塌陷的房屋像被硬扯进深坑一样,仅在隔壁房屋的外墙上留下清晰的拉扯残迹。从高处往坑内看可以发现,坑深十余米,呈漏斗状。
昨晚22时许,事发现场发生二次塌陷,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前曾爆破作业
事故现场外,警方将四个方向的路口拦住,禁止行人往来,市民们则围聚在警戒线外向里张望。
由于事发时处于下班高峰期,前来救援的工程车辆被堵在路上,经过交警方面的引导,约40分钟后,六七辆搅拌车满载着混凝土赶到现场。随后,3台臂长约二三十米长的长臂混凝土泵车开到塌陷处一侧,与大坑隔开一段距离,开始不间断地往坑内注入混凝土。一位工程指挥人员说:“沙石最好,但车都赶不过来,所以就有啥填啥。”
19时许,一名工作人员带来了三份有“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设计文化公园站折返线”字样的施工设计图。多名技术人员将图纸铺在地上进行事故分析。设计介绍中称,文化公园站为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和八号线换乘站,八号线站后设置折返线。
承包商女负责人作现场事故汇报时表示,昨日上午11时30分许,施工人员在地面塌陷的下方进行了爆破作业,爆破后,上方开始不断有沙石坠落,此后,施工方试图进行补救,但掉落情况越来越严重,更多的泥沙和水从上方流下,“眼看快不行了,施工人员就赶紧撤离了。”撤离后不久,便发生塌陷。
她还表示,既没有施工人员被埋,也没有市民被埋,“塌陷前还是有一段时间的,上面的市民都及时撤离了。”记者询问了在一旁待命的救护车旁的医院工作人员,他表示尚未接到有人员受伤的消息。
记者见证事故报告撰写
20时许,四五名城建部门的专家组成员与上述女负责人一起在事故现场旁边,摆上桌椅,开始现场撰写事故报告。南方日报记者帮忙抬桌子,并见证了报告的整个撰写过程。
专家们围在桌子旁,一名专家组成员坐在椅子上铺开一张白纸开始撰写事故报告,上述女负责人站在他对面,双方有过多次交流。
女负责人:地壳很薄,与图纸有较大差异。
执笔人:那你也不知道它差不差,你这个不好说。
女负责人:这个确实是不好说,你这可以这样说,根据周围地址状况的推断,该处存在风化深槽的可能。
执笔人:这个可以。
报告分为事故原因、塌陷范围、处理意见等方面,双方在“事故原因”部分交流最多。在初稿写完之后的修改过程中,女负责人多次要求删除“振动”这个词,执笔人问为什么,女负责人欲言又止,只强调必须删掉,最终执笔人将“振动”二字从事故原因中删除。女负责人还试图在报告中加入承包商事后采取紧急措施等文字,但被执笔人以“不是事故原因”为由拒绝,经过四五次的删改后,女负责人不再提出意见,最终,专家组成员一一签字定稿。
期间,一名承包方工作人员提醒女负责人甄别旁听人员,女负责人开始安排人手请一名电视台女记者离开,由于南方日报记者自始至终被当做是地铁方面的工作人员而得以留下继续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