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深圳拟立法处罚不文明行为引民众热议

www.jctrans.com 2012-8-15 11:06:00 中国青年报

导读:近日,深圳市人大召开《深圳经济特区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论证会,组织市民代表、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对该条例的草案论证稿进行讨论。这部有可能成为全国首部市民行为规范法规的条例规定。

  由城管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

  据介绍,草案第二稿包括5章共44条,“其中至少有18条,直接来源于3次民调中老百姓的智慧”,赵明昕介绍说。

  比如第二章中的第八条,“建立城市文明指数监测体系,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测评结果”就是来源于市民的合理化建议。原来的说法是每年公布一次,市民评价说“一年太长,应该每季度公布一次”。

  而第三章“处罚与程序”,也是根据市民建议,偏向于条例的可操作性,所以篇幅也是最长的。其中第15条中,通过民调选出来的十项不文明行为,明确了城管可以给予处罚。

  这十项中不乏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将处罚以高额罚款。比如,损坏绿化用地的每平方米处罚500元;非指定场所倾倒、焚烧垃圾的,责令清理并处5000元罚款;占用各类环境卫生设施或改变功能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处以10000元罚款。

  尤为特别的是,十项之外还有第十一项延伸条款,即对其他违反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条款约定,“这实际上也是针对市民的建议进行的延伸修订”。

  条例中有的条款是例举的方式,比如第16条例举了在公共办公室、幼儿园、学校、医院、图书馆及其他公共交通设施以及场所内吸烟,对劝阻无效的给予500元处罚;但对市民养犬等争议较大的款项,则仅仅以概括的方式来表述。根据几次民调和论证,市民养犬以及延伸问题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有20%的比例认为不应该受到处罚,因此没有进行例举。

  同样,由于市民争议较大,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国家工作人员有不文明行为应该如何处罚的问题,条例则进行了创新,对不配合执法的人,将处罚决定送达其所在单位。赵明昕表示,“对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来说,直接通知单位比处罚压力更大。”

  条例中还规定,拟对两年内5次因不文明行为被处罚者加罚1000元,两年之内10次不文明违法纪录者将被记入征信体系。赵明昕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从概率的角度考虑,不文明行为10次可能只有1次被抓住,因此,要考虑加罚和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系统。

  条例中还明确,违法行为人被处罚50元以上罚款的,可以申请参加执法部门安排的社会服务,提供社会服务每1个小时免予罚款50元。“实际上,无论是有钱的城市白领还是缺钱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接受社会服务都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论证会中,有人对规定“拒不出示身份证明文件者将通知公安部门提供现场协助”产生质疑,草案起草小组则回复,在基层调研中,很多执法部门针对轻微的环境卫生违法行为,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依然多年来开不出一张罚单,直接的原因就是不知晓违法行为人的身份信息。所以在此次条例修订中一定要对已有法律进行完善和落实。

  “有争议没什么不好,市场上出一款新产品还要炒作炒作呢,何况一部事关每一个老百姓的法律。不是为了条例而条例,而是在条例的出台过程中、在争议的过程中,让每一位老百姓都知道文明的重要性,也才能让文明家喻户晓,这才是出台文明法规的真正目的所在。”市民敖进南说。

  罚款能否杜绝不文明行为

  

  6月底,深圳市人大表示,将探索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有关负责人表示,立法前期将有四个阶段,分别是收集民意、调研论证、起草修改、完善,而收集民意将作为本次立法的重中之重。

  法规草案未形成之前就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展开行为、处罚、执法等三个主题的民意调查,并以此作为草案形成的基础。业界人士认为,这种做法在国内尚无先例。

  就在今年6月底深圳市人大决定启动文明立法第一轮民意调查并向社会公布之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首轮民意调查的消息见报后,参与讨论的网民留言就达4000多条。

  有人认为,即使是在文明执法执行得比较好的国家,比如新加坡,其严刑峻法也是在产生奇效的同时,饱受争议。法律是纯粹理性的,人却充满着感性,对感性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不使用惩罚,也能减少和杜绝坏习惯。

  但马上有人站出来反驳,“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对社会不文明行为,过去除了道德谴责外,别无他法,不文明行为没有束缚,自然会信马由缰。“很多在国内不文明的人,一旦出境、出国,立马就文明起来,原因就在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文明行为的代价太重”, 规范和治理社会不文明行为,不能单纯依赖于道德教化和舆论谴责,关键还要给予重罚和严惩,让不文明者有所敬畏,有所顾忌,进而自我约束、杜绝不文明行为。

  实际上,在规范公民公共行为方面,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探索出很多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较为典型的做法是严格执法,以严厉的处罚约束市民行为。比如,在香港,随地吐痰会被罚款600港元;在新加坡,乱丢垃圾“再犯”的,除罚款外还要穿上特制背心到公共场所强制做清洁劳动。

  而在中国,围绕文明立法,从来就争议不断。比如,《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中曾规定,乘客不主动让位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阻和制止,对于拒不改正者,可以拒绝其乘坐。不履行义务者,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引发舆论争议后,在条例二审中将罚款等规定去掉了。又如,正在修订和审议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中,围绕“子女应常回家看看”是否适宜入法,同样引发舆论热议。

  要制定出一套真正适合中国老百姓的可操作性强的文明规范法规,难度可想而知。有人评价,“这将是深圳市获得特区立法权以来,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的一次立法。”

上一页

本文关键词:立法,文明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