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来: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
景区门票涨价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往小了说抑制游客出游愿望,往大了说危害旅游业长远发展……但为什么这些年尽管公众反对、专家摇头,景区却一个接一个地毅然涨价?
首先,旅游需求旺盛。中国人口多,生活水平又在快速上升期,旅游产业前途大好。景区价格上涨后并未流失太多游客,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
其次,社会回报机制缺失。旅游产业体系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构成,景区企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景区把游客吸引来,旅行社、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交通等均能获利。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建立起对景区企业的外部贡献进行合理回报的机制和渠道,其他行业不会回馈给景区。景区增收手段有限,主要靠门票。
第三,还贷压力大。近年来地方政府主导下大手笔开发的旅游景区比比皆是,投资额动辄数十亿。要提早收回建设成本,涨价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游客其实是在被迫为盲目开发买单。此外,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关联,尤其一些地方,景区收入甚至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造成了票价一路走高。
其实,在控制票价方面,国内也有一些地方做得不错:北京众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迹票价都较低,故宫旺季门票也不过60元;杭州免除了西湖大门票。事实证明,当景区和地方政府摆脱“门票依赖”,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游客、景区、地方政府就能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