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30日早晨11时许,美国纽约大学的几位中国留学生在菲律宾驻联合国代表团门口前拉开横幅与国旗,就“捍卫黄岩岛主权”问题进行示威游行。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会见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
部分政客试图借对峙转移国内视线 强化菲美关系
中菲舰船黄岩岛对峙事件持续至今1个多月。一个多月来,菲律宾“姿态强硬”,导致局势升级,使对峙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菲律宾为何一再挑衅,其真正的目的究竟为何,中菲黄岩岛的对峙会否演变为一场冲突,都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张明亮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江雨。
两位专家均认为,黄岩岛对峙演变为海战的可能性极低,菲律宾试图通过在黄岩岛对峙中的强硬表现,换取与美国军事关系的升温。不论对峙以何种方式结束,最终中国将加强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
起因 菲开始就错了
回到此次对峙的起点,菲政府是否从一开始就料到了这种对峙局面的出现呢?
对此,王江雨认为,对峙的开始并不是菲律宾深思熟虑后采取的行为。菲长期以来都有派军舰到黄岩岛附近巡航,驱赶中国渔船、抓捕中国渔民也不是第一次。
中国过去出于本身海监渔政装备和睦邻政策两方面的考虑,并没有派公务船出面拦阻。这次是第一次派出渔政船阻止菲方军舰抓捕我渔民,说明中国已经忍无可忍了。
但对菲律宾而言,一开始倒是颇为惊讶,因为菲已经习惯了中国的“行动上不干涉,口头上抗议”的做法。等到中国正面对抗以后,菲律宾一开始也没有处理这种局面的经验,所以小动作不断,也不肯轻易让步。
错误心理导致
王江雨表示,如果说菲律宾一开始有判断失误之处的话,是它没有觉察到中国从去年以来已经在南海问题上日渐转向强硬,不仅有口头宣示立场,也常常配合以实际行动。菲律宾看来对此没有意识,也没有相应的准备,这是它政府本身能力的问题。
张明亮则表示,菲律宾方面不顾黄岩岛属于中国的事实,认为中国渔船进入该水域是对其“主权”的“侵犯”,这种“黄岩岛属于我”的错误心理是菲律宾所有行动的根源。
结局 中国控制黄岩岛
既然对峙局面演变为海战的可能性不大,那么这场对峙将以何种方式收场呢?
张明亮表示,这场对峙有三种可能的结局。第一,一方撤退妥协。考虑到中菲双方都认为这是主权问题,所以出现这种结局的可能性极低。
第二,外交上和平解决,双方通过外交对话更好地沟通此事,找到共赢的方式。
第三,以经济合作淡化主权分歧,这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方式。这要求双方都不仅考虑黄岩岛本身,而是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南海开发上,这样就一定会找到更多共同的利益而不是分歧。
王江雨则认为,此事最后的结果会是双方在主权问题上依旧各说各话,但中方会实现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只要中国有决心以公务船加强巡航并随时驱离菲船只。对中国来说,要实现这个“挤出”目标根本不需要通过战争手段。
策略 采取强硬立场 换美军回归
面对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和两国海军实力的巨大悬殊,菲律宾政府也应该十分清楚,在对峙事件中采取强硬立场不会有什么好结局。然而,事实上,菲律宾政府采取了种种做法,一再凸显其强硬立场,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