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个吃螃蟹的”新疆阿勒泰市,到之后陆陆续续进行试点的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宁夏银川、宁夏青铜峡等地,包括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在内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公示制度,虽然各地具体操作有较大差异,但结果却非常相似———没有结果。南都记者近日一一回访了上述5个关注度比较高的试点地区,浙江慈溪、宁夏银川和宁夏青铜峡三地的回复都是“零投诉零异议”,湖南浏阳方面则谢绝了采访,新疆阿勒泰地区则由于推动者、阿勒泰市前纪委书记吴伟平的病逝而停滞。
两年前的9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委组织部官方网站的点击量突然猛增,这一天,该市拟提拔6名干部的个人相关事项被“晒”在了网络上———“市委常委会议参加常委10人,×××得同意票10票。其现有住房一套,位于康泰花园,无营业房。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为工资性收入。”———随后一周,据称为“顺应老百姓的呼声”,青铜峡纪委又决定将房产收入、婚姻状况及生育情况等加入到这次“晒新官”的内容中。
但时至今日,青铜峡市干部个人事项的公示内容在2010年的基础上却再也没有添加任何新的内容。南都记者日前致电青铜峡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陈雪松,他表示一年多时间以来,当地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的事项、方式均没有发生变化,因为“效果很好”。
陈雪松解释“效果很好”说:“一年多以来公示的所有拟任干部信息,没有接到一起举报或者异议,不论干部群体还是外界对于此举均没有不好的反响。”
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则认为,这一现象正是“效果不好”的表现,“说明现在所实行的公示方法有问题”。
一个人推动的反腐进程
实际上,青铜峡市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自2009年1月1日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纪委前后把近千名官员的个人相关事项“晒”在了网上,而且这份单子比青铜峡市“晒”出的内容更“敏感”:在公示网站上,我们能看到阿勒泰市委书记王仕斌工资收入21036元/年,各类奖金津贴等24835元/年,以及各类理由收取的礼金:无。
在公示领导干部个人相关事项的同时,这一政策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文件起草者,阿勒泰市纪委书记吴伟平还开始了他的“巡回演讲”,路线遍及六县一区。这一被吴伟平称为“纪委书记廉政讲堂”的演讲由他亲自上课,讲课内容包括“贪官警示录”、“政策介绍”、“国外经验”等。据报道,这种通俗、贴近干部生活和“煽情”的讲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甚至在吴伟平在某县演讲过后,有人随即向纪委廉政账户汇入10.7万元。
吴伟平坚定且全方位的廉政措施在阿勒泰掀起了一股“反贪旋风”。据称在那段时间,阿勒泰的官员甚至没有一个人敢当众抽中华烟的。吴自己亦称“目前为止相关政策在推行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但看似前景光明的反腐形势却在一年多后急转直下。
2010年8月,吴伟平这位年仅51岁的“中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第一人”因病不治逝世。这项被他称为“没有阻力”的反腐政策也随着他的离世而停顿了。阿勒泰纪委去年年底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承认,“试点已经不再搞了”,具体情况未作回应。
果真没有压力?当地干部向南都记者透了实话:一来他(吴伟平)确实生病了,二来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推行后,各方压力很大。
2008年9月新华社的一次随机调查或许能将问题说得更清楚:这次调查中,七成受访官员表示反对财产申报制度,而支持者仅占一成。公开官员相关事项,在官员中并不受欢迎。
殊途同归的“公示制度”
公示官员个人相关事项的阻力不光来自于这些要被“晒”的领导干部。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是《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该规定于1997年下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次修改后于2010年印发,目前执行的就是2010年印发的这个规定。
值得格外关注的是,在1997年及2006年的这两个版本中,都有“组织认为应当予以公开或本人要求予以公开的,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这一条款。但在2010年颁布实施的版本中,这一条却不见了踪影。
对这条消失的条款,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是由于在各地开始的实践与摸索中,并没有找到一个统一有效的办法。
自2009年以来,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宁夏银川等地已先后开展了官员个人相关事项的公开或公示。各试点地区的公开方法也不尽相同,最早试点的阿勒泰地区的财产申报项目详细,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礼金、大额动产、不动产购置、交易、租赁收入情况及资金来源等,但只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在网上公示。而湖南浏阳市则将工资收入以及大宗财产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公示。
与宁夏青铜峡市和新疆阿勒泰市做法不同,浙江省慈溪市和宁夏银川市则采取了在内部进行公示的方式。
慈溪市于2009年出台了《领导干部廉情公示暂行规定》,对副科(镇)级以上市管干部进行廉情公示,公示内容涉及官员的房产、汽车等财产,官员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配偶和子女工作(求学)、名下房产等情况共24项。官员的公示表被贴在单位的政务公开栏上,接受职工监督。(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据慈溪市纪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实行三年以来,该制度实施的形势和途径没有变化,也没有考虑过扩大公示范围。他指出,廉情公示实施几年来,没怎么遇到困难,也很少遇到群众前来举报的情况,但对于公布信息不准确的情况,纪委会进行核实。
作为试点,宁夏银川市也采取了申报内容在官员所在单位内部公示的方法,通过局域网或公告栏公示,外界只有前往该单位才能看到。公示期7天,到期后申报内容存入档案。宁夏银川市纪委党风廉政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银川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已经运作了两年时间,所需申报的事项、申报以后的公开方式和范围均没有变化。在该制度运作的两年时间里,相关部门也没有接到一起针对公示内容的异议。
不同的公开方式,却走向了同一个结果———零投诉零异议。
缺乏监督核实的申报内容
回头来看,全国范围内耗时近三年的公示试点犹如泥牛入海,没有激起任何涟漪。
对此林喆表示,这说明公示没有达到实际效果,说明公示的做法和方式是不科学的,范围大了或者小了。
日前记者询问宁夏青铜峡市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陈雪松,零投诉零异议的状况是否达到了财产公示制度的初衷?他回答说,公示的内容都是老百姓关注的,“只要老百姓没有意见”。同时他也承认,群众监督的力度相对较弱。
老百姓真的没有意见么?中国人民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毛昭辉表示,老百姓对于官员公示的数字其实是没有概念的,往往很难看出其中的问题。
宁夏银川市纪委党风廉政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表示,当地的公示范围仍是在熟悉该干部的同事、朋友圈子里,原因是这些人“对他本人的情况比较了解”,同时也考虑到对干部隐私权的保护。
林喆对这一内部公开的做法表示赞同,她认为,在多大范围内公示,是有讲究的。首先应该在领导班子里面公示,再到某一个地区,再到向全社会公开,一步一步来。一下子就把所有内容向社会公布,效果不好,也涉及到隐私安全问题。“我们提议的是同级公示,因为同级收入和认知都差不多,容易发现问题,第二是同级之间本身有竞争,一旦有瞒报漏报谎报,更容易揭露出来。”
为什么内部公示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呢?林喆认为现在试点的公示制度并没有触及一个核心问题,即没有人监督调查申报的内容是否真实。
“我曾经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官员资产至少有20万,他只报5万,旁边的人一看他的,就填个6万。”林喆说。
林喆表示,申报体系中第一个环节就应该是调查,对于官员申报的相关情况,要有一个由群众代表、财务部门、银行和记者共同组成的小组核实。接下来的环节才是公示、惩治及记录在案。林喆认为现在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可以开展这些环节的工作,但相关措施至今都没有启动。
触及官员利益的核心问题
究其原因,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亲自签发回复多次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的相关回答或许能说明一二,在这份答复中列举的困难包括:社会信用机制的缺失;公务员个人的财产与其家庭成员的财产界限难以区分;而从技术手段尚无法解决公务员申报财产的真实性进行准确的核查等。(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倪星教授对其中一些原因却并不认同,他认为信用机制缺乏是因为官员没有如实申报,这并不是社会的问题。而从技术上来说,涉及到官员财产,现金、存款、房子的相关统计技术上都已经能够实现。林喆指出,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如果涉及到核心,会触及到一些官员的自身利益。这只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做出硬性规定才能解决。
建立“官员个人事项申报制度”相关法律也正是吴伟平生前的期待,但如今,只有他在2009年推动下的公示内容仍挂在网上,时间却仍然停留在2009年2月。
申报体系中第一个环节就应该是调查,对于官员申报的相关情况,要有一个由群众代表、财务部门、银行和记者共同组成的小组核实。接下来的环节才是公示、惩治及记录在案。
———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教授林喆
信用机制缺乏是因为官员没有如实申报,这并不是社会的问题。而从技术上来说,涉及到官员财产,现金、存款、房子的相关统计技术上都已经能够实现。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倪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