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玉 邓 璐
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如何强化技术支撑、保障食品安全,则是技术执法部门关注的重点。
今年2月7日,广东省召开创新发展大会,珠海检验检疫局申报的“食品安全高风险因子现场快速检测体系的构建及其标准化”科研项目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填补了7项国际空白、2项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环节,也是推动检验检疫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珠海局局长黎庆翔说。要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必须夯实技术基础和培养创新团队,早已成为珠海局党组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
问题催生创新
转基因食品安全备受全球关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评估程序,全程跟踪其生产、运输、保存、销售等环节。
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污染作为食品安全“惯犯”,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因检出转基因成分和食源性致病菌超标,我国出口食品频遭退运和销毁,不仅使出口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还影响了“中国制造”声誉。
目前,转基因检测过程,以蛋白或以DNA为检测目标的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PCR法等,或因仅针对一种特异蛋白,检测通量低;或因加工食品的目标蛋白构象改变,无法检测;或因对实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无法在一些条件较为落后的基层单位广泛使用和推广。
面对方法上的不足和缺陷,考虑到珠海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食品贸易频繁状况,加之食品安全检测具有样品成份复杂、样品量大、检测项目多、时效性强的特点,珠海局意识到,必须建立更加便利高效的快速检测成套解决方案。
问题催生创新,技术亟待改进,珠海局瞄准了研究方向。
十年磨成利剑
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解决方案,是实施食品安全规划的重要技术支撑。珠海局于2006年正式启动项目,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以转基因水稻、大肠杆菌等进出口食品安全高风险因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食品中常见重要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等9个科技项目研究。以此为基础,珠海局逐步构建起整个检测体系。该项目构建的LAMP实时浊度法和可视化芯片法现场快速检测体系,可对转基因食品的12种内外源基因、13个品系、10种重要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和24种致病菌及产毒素微生物完成现场快速检测。
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就食品安全在行政执法和风险监控中面临的问题,使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的一系列快速检测方法,极大简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灵敏度,并实现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专利化,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撬动产能
目前,这一研究项目已获发明专利11项,形成已发布的SN行业标准22项,形成商品化市售试剂盒23种,撰写专著1本,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检测技术因具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高通量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筛查、食品安全调查分析、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快速检测及口岸快速通关检测。
这既是检验检疫科学监管所需,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所盼。目前,检测技术已成功推广应用在全国进出口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及各大企业。此外,研究成果还无偿进行技术转让,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成果转化,包括“转基因水稻KMD核酸检测试剂盒”“大肠杆菌基因检测试剂盒”等23种试剂盒。得到实惠的中小型企业,借此强化了自检自控能力,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珠海局验收科技项目同比增长121.43%,成果登记同比增长119%,科技成果(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省部级奖励8项。前不久,该局建成国家新发传染病检测重点实验室,珠海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增至6家。同时,该局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珠海局激活了改革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