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宇)
快递包裹为啥有时迟迟收不到?陌生的包裹是否安全?海量快递包装会不会污染环境?关于这些疑问,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布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一些答案。
预防快递批量积压——
鼓励智能箱投递提升末端服务能力
春节过后,快递服务市场需求逐渐回升。近日,媒体连续报道快递公司人手短缺、快件积压无人派送等情况。百度贴吧、新浪微博也有多名网友发贴反映收货慢的问题。
这一现象引发国家邮政局关注。2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督促辖区内快递企业尽快全面恢复生产运营,严防出现快件批量积压、网点关闭等情况。
《规划》也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提升末端服务能力。《规划》称,引导企业优化末端投递方式,形成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等多元末端服务体系。有序开展快件投递众包,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
针对上述措施,许多快递公司正在实践。以韵达速递为例,截至2016年5月,韵达合作的便利店、物业及第三方合作资源超过16650个,设置智能快递柜74000余个。另外,韵达还打造了“便利店+快递”模式,便利店能帮客户代收代寄包裹,降低了门店的配送成本。
快递包裹多久可以送达?《规划》提出了服务水平方面的发展目标: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承诺时限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重点快递企业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
保障包裹安全——
落实快递实名制、开包检查等方式
快递实名制、开包检查等方式是保障快递包裹安全的措施之一。
《规划》要求,全面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安全生产制度,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规划》还提出,加强快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隐私,维护消费者权益。
其实,上述要求并非新规。此前,国家邮政局下发通知称,自2015年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协议客户的快件、通过自助邮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邮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过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
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Z0149-2015)》规定,快递服务组织应在收寄时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核对证件信息并进行登记;寄件人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的,快递业务员应拒绝收寄。
送货新花样——
推进机器人、无人机研发和应用
开门收货却不见快递员?这一场景也许不局限于想象,未来无人机送货或让其成为可能。
推进科技创新成为快递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规范》提出,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市场服务和行业监管中的应用。《规范》称,鼓励快递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推进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研发和应用。
已经有企业开始规划。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京东2017年年会上公布了未来12年的战略,他描绘称,在未来京东的库房中,各类机器人完成商品的入库、拣选和分拣,并将货物传输至无人传站车。这种自动驾驶的货车不仅可以把自动分拣后的商品送到无人配送站,而且自身也是移动配送站,可以携带无人机和无人配送车,在离目的地最近的干道上释放它们,完成配送。
无人机送货正引发各国关注。2016年12月,亚马逊首次在英国完成了无人机送货服务。美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国此前也进行了无人机送货测试。
海量包装垃圾不容忽视——
促进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和再利用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已经连续六年每年增长超过50%。一方面,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另一方面,快递包装也带来了海量垃圾。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我国快递包装年耗材用量很大,2015年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169.85亿米,可绕地球赤道425圈。
为促进快递包装“瘦身”和再利用,《规划》提出,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开展绿色包装物品研究,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利用降解的包装材料,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推广环保箱和环保袋使用。
《规划》称,推动包装回收,鼓励快递企业与包装生产企业协议形成回收包装再利用的闭环管理模式,建立快递包装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在内的多方回收体系。
关于快递包装绿色化,国家邮政局2016年8月出台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稳步推进快递业包装的依法生产、节约使用、充分回收、有效再利用。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