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驻厂监管,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吉林检验检疫局为响应国家战略、支持一汽-大众公司发展,1994年7月成立了大众办,成为吉林省第一家进驻企业服务的政府部门,也是全系统最早提供驻厂服务的单位之一。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2002年成立了服务整个一汽集团的“一汽办”,2007年10月正式成立正处级的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办事处,至今为一汽集团服务二十余载。2013年3月,吉林检验检疫局与一汽-大众公司签订《检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坚持“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合作内容,有效保证了检验检疫执法和企业的发展建设。
政策与科研并行,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依托吉林局的科研平台,与企业联合开发进境集装箱快速验放系统,将作业节点由9个降至4个,下达查验指令响应时间由20分钟缩短为15秒,查验前准备及现场查验时间由3~4小时缩减到1小时;推行无纸化报检通关作业模式,在全省系统内实行通报、通检、通放;加强与长春海关合作,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工作落实;以东北“六关四检”合作机制为平台,实现东北四省区域通关一体化,为进出口企业打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创新检验检疫模式,减轻企业负担。实行进口直通、出口直放,变过去的口岸与内地“两次申报为一次申报”“两次检验检疫(查验)为一次检验检疫”,变货物经过海关监管库为直达企业仓储基地,实现通检流程和费用的“双减”。提供“定制服务”,深入推进企业“返德木托”项目,建立全链条监管模式,累计协助企业返德木托7000余件,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62万欧元。健全对外索赔工作机制,累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963.79万美元。
公开服务承诺,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实行“5+2,白+黑”24小时全天候服务、全方位服务、绿色通道服务、文明礼貌服务。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缩短流程,确保进出口货物及时通关验放。
因企制宜,推出“一企一品一策”。根据企业特点,提供针对性服务:帮助长春一汽四环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获得吉林首届出口企业质量安全奖;助推一汽轿车公司成功获得首批全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为一汽-大众公司量身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帮助一汽吉林汽车公司改进轻型车设计方案,巩固国际市场。
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四送”服务。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活动,22年来累计开展业务培训300余次,为企业培训8000余人,发挥检验检疫技术执法优势,促进吉林汽车产业基础转化为出口优势。
提升检管效能,提高把关服务水平。在多年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吉林局采用“风险分析+动态管理机制”,创新金属材料检验监管模式,大大降低了通关时间、检测成本,取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为加强成套设备检验,吉林局制定了有专人专管、一票到底的“大项目管理”模式以及到货前一次性报检、建设周期内集中实施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的“备案制”,形成了“到货之前有人问、到货之时有人检、到货之后有人管”的检验监管模式,并针对企业贸易特征,制定相配套的检验监管措施,确保“管得住、检得准、放得快”。同时,建立“事前把关、到货检验、事后核查监督”的检验监管链条,做到“管得住、管得好、管得对”。加大进口商品尤其是消费品的检验监管力度,使重点商品的全链条监管形成新常态,推动将儿童座椅蓄电池等重点品种的抽样检测工作列入预算管理,打破以往随机抽查模式,确保了消费品的安全。
忠于职守,守护生态安全。自2000年开展检疫工作以来,年均检验集装箱7万标箱,检出截获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采取“风险管理”“源头控制”“分级追查”等模式,累计检疫截获木质包装不合格131批,检出检疫有害生物4种、7批次,检出医学媒介生物60批,有害生物891批,其他禁止进境物746批,守护了国门生态安全,维护国家财产和人员安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国门亮剑,维护生产安全。截至2016上半年,共检出入境不合格产品1418批,对外索赔9963.79万美元,先后从进口机电设备中检出警告标识不全、安全防护装置缺失、IP防护等级不达标等不合格项,均采取果断措施进行监督整改,有力地维护企业的生产安全。其中针对日本变速器的索赔案例还因取证困难、过程复杂而被央视报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科技支撑,捍卫国门安全。充分利用技术执法手段,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硬技术”,即进口汽车零部件产品结合3C后续监管、表外商品抽查以及有特殊检验要求的产品管理,加大实验室检测覆盖面,确保了产品质量用报告说话。另一手抓“软技术”,充分利用科研平台和质检总局WTO/TBT/SPS通报评议平台,为企业提供机车及零部件产品的技术信息。将“欧盟及非洲国家汽车技术贸易措施体系及市场准入要求的研究”及“汽车II、IIA型及挂车II型制动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发”两项获得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及时向进出口企业解读,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