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圆圆
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崔磊在盟市经理微信群中发出预警:“近5天内蒙古区流向快包121万件,全区14~15日两天共计进口27万件,目前仍有94万件快包陆续到来,请各盟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调配各项资源,全力保障平稳度过。”
近期,走进呼和浩特邮区中心局生产处理场地,各种迎战“双11”的宣传标语和横幅引人注目,鲜红的宣传展板上25个党员签署的请战书赫然醒目。请战书上留有邮件处理一分局经理毕红卫重重的一笔。他指着胸前的党徽骄傲地说:“党员,就是要带头示范,能吃苦,敢打硬仗,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里,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奋战在转运线的各个环节。
凌晨一点,笔者在现场看到,几个小伙子仓促地吃着肉夹馍,不知谁喊了一声“车来了”,大家撒腿就跑,其中一个小伙子噎红了脸,匆忙撂下一句:“为让客户能及时拿到邮件,我们这儿不能掉链子呀!”
今年,呼和浩特中心局打通转运关节,调整了作业模式,将接发班组和包裹分拣组合并成包转车间,实施大班组作业,同时优化客服流程,直接将客服中心划归生产部门,贴近生产一线,简化手续,提高了服务效率。
“56辆甩挂车已经卸了44辆,机器48小时不停运转,今天快到极限了。”毕红卫从一堆邮件中侧着身子走过,转头喊,“大家坚持住,还有7个小时。”
毕红卫所说的机器是指去年“双11”投入使用的双层交叉带式包件分拣机,占生产场地的一半空间,目前最大的承受量是日均15万件。邮件处理一分局副经理王勇介绍,投产一年来,通过多次培训,员工的操作已经非常熟练,同时,随着分拣资料库的不断丰富,今年基本达到了100%的正确率。
“今天一旦超过最大承受量,我们将立刻开辟‘第二战场’,发动人员手工分拣。”王勇指着预留的一片空场地告诉笔者。为了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一分局抽调函件组、平刷组、大宗组按日期安排人员加班,一种是采取下夜班的人员加白班、下白班的人员加夜班的形式,另一种是当班函件班组全组迁移到包转车间全力处理快递包裹,加班人员主要负责供包、拣邮件上堆位车等工序。在提高运能方面,该局增配了9个20吨牵引车头、16个车厢和7个10吨牵引车头、14个车厢,全天派发各路向加车达到了30趟次,邮件运输能力较去年实现了翻番。
投递环节人员也使尽浑身解数,加强与网运环节的衔接。在呼和浩特市邮政分公司中山和金桥分拨中心,为了有效解决投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市以18个投递部为基础扩建投递点,实施网格化管理,目前已成功运作46处,大大缩短了投递里程,投递员由一天两趟班调整为多次出班;同时和第三方公司合作,由对方出资,在山水和麻花板支局建设安装了两组300格口的智能包裹柜,并利用对方在校园市场已安装的4组智能包裹柜委托代投,不仅提高了投递效率,而且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压力。发行投递局经理于俊峰说:“为了抢时间,我们的投递员半夜还在投递,喊都喊不回来。”
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平一边翻看着手机里的邮件进口数据,一边说:“14日进口邮件59479件,按往年的情况,需要增加大概300人才能应对,但今年由于投递效率提升,只增加了25人,目前应对这个量略有紧张,不过作为预备队的管理人员还在各司其职。”尽管今年的邮件进口量较去年翻番,但赵建平胸有成竹,他的底气来源于“手中有粮”:今年,在区分公司的支持下,新增了85辆金杯面包车、100个马鞍形邮袋和30辆电动车,并且租用了20辆新能源电动车,于“双11”当天全部落实到位。
目前,“双11”战役已经告捷。崔磊说:“今年应对这么大的量,依然能忙而不乱,得益于一线员工释放的活力,其中内部机制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