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启甲 通讯员 张景辉 王志新 吴雨霏
总投资466亿元的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是国内在建的最大石化项目,在其27道工艺设计中,有17道为全进口设备,总值约29亿元。
11月9日,记者来到为该项目提供服务把关的大亚湾检验检疫局,听到了该局局长陈健华的一番感慨:“这个项目,既是考验我们队伍工作作风、技术能力、执法水平的阵地前沿,也是检验我们实践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詹思明提出的‘科学监管、执法监管、质量监管、技术监管’理念的平台。从所完成任务收获看,实现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
大亚湾检验检疫局与企业签署检验检疫监管备忘录
大亚湾 石油化工行业最繁荣的海湾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
在人类文明被细分为内陆和海洋两大文明单元的今天,是成立于1982年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中国开采原油的高塔,由陆地延伸到海洋,矗立在了渤海湾、南海西部及东部、东海和海外的浩瀚海面上,被业界誉为中国“体型最佳”“容貌最美”“魅力最大”的大型国企,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形成三足鼎立,成为了共和国“工业血液”的制造供给方阵。
大亚湾,早在2004年8月获得国家计委批准开建1200万吨炼油项目起,便再也没有过片刻的消停,并注定成为该行业最忙、最靓、最大的炼化基地。
集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总经理、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组总经理和大亚湾开发区区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等职于一身的赵岩,11月11日在他那看得见南海海面的办公室,接受了我们的约访。
赵岩介绍说,惠州炼化所在的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已连续3年在“中国化工园区20强”排名中稳居第二,仅在上海化工区之后。“二期项目的最大亮点就是技术世界一流,产品高端主流。”赵岩还说,二期将主要依托先进技术加工成本较低的高硫中质原油,生产出达到“国五标准”的优质成品油。
二期项目明年投产后,园区将形成年产2200吨炼油和200万吨乙烯的产能,规模进入世界30强。该地区年进口原油也将超过2000万吨。
从小渔村到大油城,再到规划中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大亚湾的工业传奇还在壮丽书写。
大项目 高层谋划 调配最强监管队伍
11月12日清晨7:30许,大亚湾局局长、党组书记陈健华借早餐之际和记者展开一席畅谈。
“我们这个3人新班子就像3根桩一样,各撑一面,高效合拍,目前是我们班子最佳时期的最好状态。”这个班子所带领的108人检验检疫队伍,平均年龄39岁,其中研究员、高中级工程师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近90%。许多60、70、80甚至90后,都是冲着建设石油石化的理想浪漫情怀,来到南海之滨,来到大亚湾。
大亚湾局党组在二期项目启动后,及早谋划,精心准备,结合运用广东检验检疫局业务综合改革成果,提出了创新工作思路的设想。
2015年6月9日,广东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詹思明专程来到大亚湾,见证检企双方签署进口设备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备忘录,并嘱托该局用好业务综合改革最新成果,对各项制度措施逐一细化,全力推进,探索总结检验检疫服务重大项目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同时,他鼓励坚守在口岸一线的服务监管团队要干大事,真作为,争上游,做服务大项目的最强战队。
仅仅过了一周,首期“服务惠炼二期项目信息专报”呈报到广东局、惠州市委、市政府,大亚湾区管委会和惠炼二期项目组等相关领导的台面。
专报介绍了大亚湾局服务惠炼二期的最新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分设4个工作组,从确定检验方式、优化检疫程序、落实检验监管、优先通关便利、提供技术服务入手,制定了设立报检专窗、建立临时监管区、集中检验检疫、实施共检、分段收费、开辟绿色通道、无纸化随到随报和全天候预约服务等优惠措施,并称10天后上报各专业组细化工作方案,接受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全面监督。
一个月后,在惠炼二期项目大批量进口设备入境前夕,广东局批复设立服务惠炼二期通关业务协调、卫生检疫监管、动植物检疫监管、检验监管共4个业务指导组,由12名广东局系统内业务骨干担当。同时,大亚湾局根据项目进口设备来源宽泛、构成复杂等特征,积极鼓励并促成收货人引入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介入检验检测工作。该中心先后派出17名核心技术人员(包括6名研究员、5名高级工程师和6名专业技术工程师)作为服务团队,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8月4日,大亚湾局副局长严稽信带领4个工作组,正式进驻惠炼二期临时监管区。在随后的检企座谈会上,严稽信表达了广东局党组高度重视此项目,希望与企业相关部门精诚合作,密切协调,相互配合,圆满做好进口设备检验检疫工作。该项目合同采办部副经理梁文博欣喜表示,项目已申报进口设备7批,有6批享受到广东局“区域通关一体化”业务改革红利,高效完成任务,赢得开门红。
2016年7月15日,正值项目进入建设高峰期,广东局副局长邓旭旗率指导组到一线查验现场进行调研指导,针对压力容器检验等3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惠炼二期是幸运的。”正如该项目总经理赵岩在接受采访时曾给出的这份肯定:“广东和大亚湾检验检疫局在服务我们这个项目、尤其在对进口设备的把关过程中,针对问题,敢于面对,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有他们挺在前头严把关、作保障,可以说是我们这个项目的幸运,他们这种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的作风,就是‘铁人精神’的继承,对他们的工作,我们非常满意!”
大举措 善于作为 通关便利成效最佳
2016年3月31日一大早,惠炼二期项目组副总经理杨波一行7人到访大亚湾局,说明项目将迎来了建设高峰期、尤其是进口设备到岸的高峰期,其中部分属于大型机械设备,仓库保存和场地堆放均存在诸多困难,希望检验检疫部门能灵活处置,到施工现场开箱、拆包,以减少二次吊装、移库等环节。
陈健华非常畅快,表示只要在风险可控下,绝对继续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理念,会想一切办法完成现场开箱、拆包,并对所出现的进口设备不合格情况,建议尽快分析原因,规范整改,避免问题设备进入安装环节。
在此之前,惠炼二期已有多批设备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地发运至深圳、北京、天津、苏州等口岸,企业均在当地完成申报,大亚湾局受理报检后均为货物采用无纸化通关模式,企业直接在上述口岸完成货物通关手续。
随着广东检验检疫系统业务改革的逐步深入,大亚湾局工作人员大力引导企业采用“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异地签发通关单,将技术资源向设备进口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为通关“换挡加速”。自2015年8月二期设备进口迄今,仅通关一体化单项环节,即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约5000多小时,减少滞港、仓储费等约1000万元。
从一份质量分析报告中看到:2015年9月24日至2016年5月6日,大亚湾局从所受理的73批次进口大型成套设备中,发现不合格需进行后续处理达34批,占检验批次的68%:不合格产品出现焊接裂缝、部件断裂脱落,传动轴部位无防护罩、接地保护不规范、电缆通过锐孔无防护套保护,标识、标志不规范等问题。
对发现的各类异常情况,大亚湾局实施问题分类、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事前预防(将有关问题向各方进行通报,打“预防针”,并针对后期同类型设备进行风险预估)、事中诊治(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不同后续处置办法,“对症下药”)、事后监管(限期处置、落实到人、层层把关、不留“后遗症”)的全方位、闭环追溯的检验监管体系。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全程参与,形成现场检验各司其职的共检格局(大亚湾局查验员、广东技术中心服务人员、收货人技术工程师和供应商代表等),有利于查验现场确认异常情况以及制定相应的后续处理方案。对68批次涉及2000余件设备存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标识标志和技术资料缺漏等问题,技术中心服务人员均提供了合适的整改方案,既降低了收货人的整改难度,也为设备顺利安装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服务惠炼二期项目,大亚湾局初步探索出一条“便利通关·风险评估·组织检验·技术支撑·综合监管·合格评定”的进口大型成套设备检验监管新模式。
大亚湾石化区夜景
对总长约43米、重约246吨、货值7159万元人民币的超大进口设备“管壳式高温热回收换热器”进行检验检疫。该设备是该项目煤气化制氢联合装置的核心关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