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北京海关获悉,截至今年11月份,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监管货运量由2012年的1.36万吨增长到7.25万吨;监管货值从2012年的7.36亿美元增长到25.39亿美元;税收更在2015年全国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跻身前五。
2011年12月9日,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由北京海关负责监管。从设立之初保税库出租率不足40%,实际使用面积一度低于15%,到如今的大跨步发展,这背后是5年来北京海关结合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自身业务特色与政策优势,在“放管服”(简政放权、公正监管、优化服务)上面做文章,从而走出的一条发展新路径。
出台便利措施提效率降成本
记者了解到,在京津冀通关一体化背景下,北京海关与其他海关积极推动保税间货物流转采用非监管车辆实施运输,大大降低了企业在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业务的物流成本。同时,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积极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形成保税货物流转常态化,截至2016年年底,累计已有330家企业在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业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此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还在服务企业上下功夫,逐渐完善了7×24小时服务进出区的“分送集报”等业务措施。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显示器领域的优秀企业,该公司生产线进出口部负责人张海宁告诉记者:“京东方每天有大量的偏光片等货物要在物流中心完成‘一日游’,这项便利措施解决了‘加工贸易手册结转’、‘内销’等大量问题,并且中心海关辅助信息系统也已经实现了车辆进出区审核自动化,时效性大大增强;7×24小时不间断进出区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不间断备料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率,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成本。”
拓展业务类型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设立的主要初衷是解决亦庄大型生产型企业加工贸易手册对接及进口货物保税仓储问题。以保税货物“一日游”(即进即出)和保税仓储为起点,北京海关在“管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如何“管好”,并逐渐开拓了7×24小时服务进出区的分送集报等特色业务,实现了监管业务“单一化”转型“多元化”。
据介绍,中心监管方式已从初期的4种增加到23种,包括保税间货物、暂时进出口货物、修理物品、租赁贸易、捐赠物资等。服务企业的类型由区内注册企业辐射到各个类型企业,包括跨国企业、生物医药企业、快速消费企业等多个种类,区内注册企业不断增加。
据中心运营方博大世通国际物流(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建华透露:“随着2015年第六、第七家区内企业的入驻,现在中心仓库已经一库难求。”
转型高附加值服务百姓民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关员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成立五年来,北京海关不断拓展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保税货物种类,目前进出中心的货物种类几乎蕴含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其中不乏蔻驰、CK、日默瓦等“尖货”。今年以来,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业务呈现出税收大幅增长而货运量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小见大地印证着地方经济逐渐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转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报关单上也时常出现集成电路芯片、粒子加速器、生物医药反应酶等高科技产品。”
此外,北京海关还主动做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复制推广工作,推动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在中心外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保税物流监管科汪凯锋介绍:“目前通过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的企业已经有2家,货物主要有红酒、食品等进口商品。”截至目前,亦庄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区的红酒总数已经超过250万瓶,并吸引了丹麦哥本哈根皮草拍卖中心入区,设立了中国北方最大的皮草保税项目,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也将升级成为北京新区的进口消费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