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地方外贸进出口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江门海关按照国务院、海关总署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配合江门市委、市政府多方联动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措施落实,研究促进地方外经贸结构调整优化的新对策,从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出发,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文:杨兴乐 张伟杰 朱俊国 谭博文
抓创新
便利企业办理海关事务
日前,江门海关启动了“一窗通”这项业务改革,将分散在多个地方、多个业务领域、多个作业环节的海关各类日常管理事务,通过内部合署办公的形式,整合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施集中审核并一次性办结。改革后,除了必须到口岸办理的手续外,其他所有的海关管理事务都纳入“一窗通”的作业模式。
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该项改革赞不绝口:“我们公司加工贸易业务量大,以前要在手册备案、变更、核销、内销等环节多次往返海关现场,耗时费力,实行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后,再加上‘一窗通’的集中审核办结,不需要来回跑,也不要纸质单证,审核的效率大幅提升,以前需3-5天来回往返才能办理,现在足不出户、在网上自助申办,1-2小时就能通过审核,大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江门海关陈大进关长表示,“一窗通”改革是江门海关落实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将“一窗受理,集中办结,关区通办,自助申办”四个作业模式进行叠加,业务范围涵盖了企业管理、监管通关、审单、关税、加贸、统计等六大领域,让企业办理各项海关管理事务更加方便、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据了解,江门海关“一窗通”改革包括“一窗受理,集中办结,关区通办,自助申办”四个作业模式的叠加:
“一窗受理”:将海关管理事务整合到标准化的海关业务现场受理窗口,减少企业来回奔波的时间和成本。
“集中办结”:优化内部办理事务作业流程,通过无纸化方式在后台进行内部流转办理,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时间大幅缩短。
“关区通办”:江门关区的企业可自主就近选择海关业务现场办理相关海关管理事务,改变了原来需到属地办理业务的状况。
“自助申办”:企业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自助办理。目前已经有“预审价”“预归类”等十多项业务可以在“一窗通”网上办事平台实现企业自助申办。
此外,江门海关还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江门海关”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如“互联网+加工贸易集中审核”,使企业不需往返海关即可办理有关业务,业务的审核时间大幅缩减至1天;“互联网+4E通关”,使企业在厂区即可完成进出口申报、账册备案、变更等报关手续;“互联网+三预服务”,向企业提供网上商品预归类、价格预审核、原产地预确定等服务。
优服务
助力外贸结构转型
江门海关按照海关总署关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广东省委关于调整优化外经贸结构的部署,在全力支持地方外贸稳增长的同时,着眼地方外贸的长远发展,促进外经贸结构调整优化,实现优进优出。主要工作包括:
搭建政企高层交流平台。该关新一届党组成立后,围绕促外贸稳增长专题,多次走访地方党政和口岸联检单位,深入重点进出口企业调研,并搭建了促外贸稳增长的政企高层交流平台,区分行业定期邀请地方政府、口岸联检单位、行业协会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对话,解决问题、对碰需求、共谋发展。
畅通海运进出口物流。加强与东部南沙港、黄埔港、盐田港、蛇口港,西部湛江港等主管海关的联系,通过“水转水”实现海运进出口物流的紧密对接,解决本地缺乏大型港口的问题。
落实简政放权。落实一单式清权,建立权力清单管理制度;实施一窗式受理,设立14个行政审批专门受理窗口。积极参与地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8月15日江门在全国率先启动“九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该关率先参与这项改革,并于当日通过“九证合一”审批平台受理办结3家企业的海关注册登记申请。
提高通关效率。推进“三互”大通关,全面推广统一版“一次申报”系统,一次录入申报报关单已占报关单总数的99%。降低出口商品查验率至2%以下。目前,关区通关效率保持较优水平,进口、出口24小时通关率分别为81.9%、99.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企业减负增效。全面开放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QP系统),为企业提供免费的报关申报公共服务,实现了报关申报的“无收费、无门槛”。推进实施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对查验没有问题货物免除吊装、移位等费用,目前已覆盖到关区所有符合条件的口岸,自实施以来共免除费用近200万元,受惠企业1000余家。
接下来,江门海关将坚定推进改革创新,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促进地方外贸转型升级。同时,该关将积极支持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确有需要的地区建立保税仓、出口监管仓,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业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