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长沙霞凝港正式接受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有望获得“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资质。如获得上述资质,长沙从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进口的粮食,可减少粮食中转所带来的起吊、存储、报关报检、损耗等费用,有利于长沙乃至湖南全省粮食企业降低进口粮食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长沙霞凝港水运口岸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最大的粮食物流集散地。副市长廖健出席验收活动。
去年霞凝港进口粮食11万吨
昨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一行对霞凝港进口粮食指定口岸申报建设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的书面汇报,查阅了霞凝港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有关文件资料,还现场察看了检验检疫监管区域、进口粮食储存仓库、口岸查验场所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湖南是粮食生产、进口和消费大省,境内有中粮、华粮等多家专门从事粮食物流的企业,也有唐人神、旺旺、统一、正大饲料等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和饲料知名企业,进口粮食需求旺盛。目前,粮食是霞凝港区的大宗基础货源之一,全市大豆、高粱、玉米、小麦等粮食缺口较大,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辛华介绍,2014年,霞凝港进口粮食11万吨,而今年湖南全省进口粮食计划达104万吨,需求增长迅猛。如果获得“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后,将能有效防范和降低进口粮食传带外来有害生物和潜在安全风险。同时,估计进口的粮食港口吞吐量可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幅度,占全省进口粮食总量的60%以上,极大促进粮食产业化的升级。而随着新港三期铁路专线进入港区,霞凝港水运口岸将实现水铁联运,货运腹地有望向中西部地区发展,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粮食物流集散地。
目前拥有仓储能力36.5万吨
目前,长沙霞凝港口主枢纽已建设千吨级(兼顾2千吨级)泊位8个,并在建2千吨级(兼顾3千吨级)泊位6个,同时发挥湖南粮食集团拆箱、中转和仓储业务能力强的优势,共拥有仓储能力36.5万吨,具备了进口粮食的装卸、存储、换装和集疏散能力,符合国家粮食储存、换装或堆放的标准。港区网络系统功能完善,采用内河港口最先进的集装箱管理系统,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符合进口粮食监管要求。
长沙港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霞凝港区是长沙港的主枢纽港区,国家二类水运口岸,是湖南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岸。目前,霞凝港区通过湘江千吨级航道与长江干支流各港口相连,并逐步形成了铁、公、水、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